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遗传性纤维蛋白原血症包括两种类型:Ⅰ型(低或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和Ⅱ型(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Ⅰ型大多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表现为纤维蛋白原抗原和活性都非常低或无法测出,Ⅱ型一般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表现为纤维蛋白原正常而活性下降。本研究中对1例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和4例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了临床诊断、家系调查、表型诊断和基因检测分析。
1例无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患者有明显的出血症状,因外伤导致脾破裂及替代治疗后伴发血栓形成。表型诊断发现Fg抗原和活性都低于0.5g/L,Western blot分析显示,患者在血浆稀释度高于正常对照32倍情况下,Fg Bβ链缺无,Aα链和γ链分子量略小于正常。基因诊断发现患者BβTrp293stop 纯合突变、患者母亲Bβ Trp293stop 杂合突变,而患者父亲为正常。由于其结果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我们推测患者为单亲二倍体。亲子鉴定分析16个STR位点发现除位于4号染色体的FGA外其余位点均证实其为父子关系。核型分析患者为正常:46,XY。我们一共设计了28个位于4号染色体全长的STR位点,STR分析显示患者有12个STR位点的多态性全部来源于母亲,可以确定患者为4号染色体母源性单亲二倍体。因此,患者无纤维蛋白原血症为Bβ Trp293stop纯合突变所致,该突变为国际上首次报道,该家系也是第1例在中国人群中发现因4号染色体单亲二倍体导致遗传性无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家系。
本研究对4个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了表型和基因型诊断。3例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先证者均无任何临床出血症状,因术前筛查凝血功能时发现,TT和RT均明显延长,Fg活性降低,分别为0.9g/L, 0.84g/L及0.44g/L,而抗原正常,分别为2.0g/L, 3.2g/L及3.1g/L,其他凝血指标及抗凝指标都正常;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3个先证者的纤维蛋白原均未检测到异常条带。1例无纤维蛋白原血症易发瘀斑,凝血功能检查发现Fg活性和抗原都小于0.5g/L。基因分析发现4个先证者各携带1个基因突变,分别为FGG g.7476 G→A(γ Arg275His)、FGA g.1209 C→T(Aα Pro18Leu)、FGA g.1202 C→T(Aα Arg16Cys)和FGA g.85 G→T(Aα inv1+1G→T)。4个先证者都诊断为遗传性纤维蛋白原血症,分别由γ Arg275His、Aα Pro18Leu、Aα Arg16Cys和Aα inv1+1G→T突变所致,其中Aα Pro18Leu、Aα Arg16Cys和Aα inv1+1G→T突变为国内首次报道。
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率为1/500~1/5000,为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本研究报道了3个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的家系,并探讨了该病表型和基因型之间的关系。3位先证者都有明显的血栓症状,表型诊断发现其AT:A分别为正常人的60%,52%和60%,AT:Ag也降低,分别为16.9mg/dl,14.1 mg/dl和11.4 mg/dl,凝血指标以及PC:A 和PS:A 都正常。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3例先证者的血浆AT蛋白分子量正常而含量低于正常。基因分析发现3 例先证者各携带1 个杂合突变,分别为g.8263 T→C(Leu340Phe)、g.5894-6 del TTC(Phe122del )和g.5898 T→G(Phe123Cys)。3个家系中与先证者表型相似的家系成员,都携带有相同的AT基因突变。但除家系2先证者的父亲有静脉血栓外,家系1和3中携带相应AT基因突变的家庭成员均无血栓发生。对Phe122del 和Phe123Cys突变进行体外表达研究,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突变体转染细胞后上清液中AT蛋白为野生型的8.73%和7.65%,细胞裂解液中AT蛋白为野生型的230.45%和276.75%,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表达AT蛋白的结果与ELISA一致。因此,Phe122del 和Phe123Cys突变导致AT蛋白严重的分泌障碍。经文献检索,Leu340Phe和Phe123Cys突变为国际上首次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