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当前世界金融发展的整体趋势,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商业银行可以在价格竞争市场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实施自主定价权。发挥利率市场化最具价值的作用既需要政府放开对利率的管控,也需要合理引导反映价格变化的利率能够充分发挥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断优化资金的流向,充分保证市场能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主导地位。目前,中国之所以没有实现完全的利率市场化,主要是因为市场和政府之间的作用没能真正达到各司其职的状态,银行所提供的金融产品的价格还不能完全由市场决定,在实现利率市场化以后,政府不再直接干预银行金融产品的定价,而是合理引导和调节市场,给资金自由流动创造有利的市场环境,鼓励市场中银行的价格竞争更具活力,使其向实现更优的资源配置状态发展。
利率市场化完成以后,放开了利率浮动区间的管制,银行在存贷款市场的价格竞争将日趋白热化,为了能在激烈的价格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银行既要在利润获得方面进行竞争,也要在客户争夺方面取得相对优势。在初期,拥有自主定价权的银行通常会采用降低贷款利率,提高存款利率这种简单粗放型的手段来吸引更多的客户,长此以往必然收窄了银行的存贷利差,这就使得商业银行不得不一步步丧失掉其议价能力,为了支撑不断攀升的融资成本并保持较高水平的利润,银行会增加对资质较差的客户的高利率贷款而忽略其中潜在的风险,出现了更多激进的风险承担行为。与此同时,利率市场化后带来的激烈竞争使银行更加注重优质客户的争夺和培养,因为他们出现违约的情况较少,也能承受较高的贷款利率,同时在争取更多的优质客户的竞争中,银行有时会为了整体的战略需要和稳固优质客户群,有选择的放弃对风险的控制,这样的做法会纵容风险事件的不断积累,引致的法律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等其他风险也会增多。这在无形之中恶化了银行间的价格竞争,违背了利率市场化的初衷。目前,与发达国家的银行相比,中国商业银行对利率的敏感度还不高,由于长期的利率管制,银行已经习惯了作为价格接受者而存在,导致对利率变动的不敏感,同时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定价能力较弱,无法灵活恰当地运用各种定价模型,在运用模型定价时也难以避免承担模型风险。中国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为了生存,在每次人民银行调整基准利率和存贷款浮动区间时,都迅速的将其存款利率上浮到顶,贷款利率下浮到底这种机械化的应对方式,加大了其承担风险的可能性,给其经营管理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而那些能够运用多样化利率调整手段的银行则能在这场竞争中占据主动,通过合理而灵活的风控手段根据自身需要承担风险。
本文从利率市场化角度入手,结合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现状,在现有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模型探讨了中国商业银行在存贷款市场上的价格竞争与风险承担的关系,并针对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对这一主题的研究有利于合理引导中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浪潮中进行有效地价格竞争,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能力。
本文研究的总体思路是:首先对选题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了阐述,并对本文中涉及的主要概念进行了界定;在总结了国内外文献对商业银行竞争与风险承担行为关系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特点,利用Lerner指数来衡量商业银行在存贷款市场的价格竞争程度,分别用贷款损失准备金占比和Z值代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承担行为和整体经营风险承担行为。通过对2003年至2013年16家中国境内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面板模型探讨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中国商业银行价格竞争与其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
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阐述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从存款价格竞争与风险承担、贷款价格竞争与风险承担以及银行业竞争与风险承担三个方面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已有的相关文献和成果,并给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写作框架。第二章是相关理论解释部分,对本文涉及到的相关概念进行了具体的界定和阐述,着重从利率市场化和价格竞争两个方面分析了它们分别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机制。第三章通过比较多种价格竞争的测度方法并确定用Lerner指数作为价格竞争的指标,分别从存款和贷款两个方面对商业银行价格竞争进行了测度,并分析了样本期内中国存贷款市场价格竞争的变化趋势。第四章分别从信贷风险和经营风险两个方面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进行了测度,以贷款损失准备金占比来衡量信贷风险行为,以Z值来衡量经营风险行为。第五章是实证研究部分,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别探讨了存贷款价格竞争与信贷风险行为、与经营风险行为的关系,除此之外,还探讨了银行规模、资产结构、经营效率、经济周期以及货币政策等其他因素是如何影响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最后一章是对本文结论的梳理,并结合研究所得的结论从银行内外部的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及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1)利率市场化与银行风险承担负相关,05年前贷款利率受到严格管制,银行业处于垄断状态,市场的竞争程度很低,银行主要依赖存贷利差这一传统盈利模式获得利润,收益相对比较稳定,在这种隐性保护下,破产概率也很小,忽视了对风险的管理和控制,产生了更多的风险承担行为。2004年10月放开贷款利率上限拉开了深化商业银行价格竞争的序幕,此后商业银行价格竞争在波动中不断加强,存贷利差也不断缩窄,这就要求银行合理有效的配置资源,使得投资多元化,分散了银行风险。(2)存款价格竞争与信贷风险行为呈正“U”型关系,即在中国商业银行存款市场价格竞争与银行信贷风险行为的关系先负后正,而贷款价格竞争与信贷风险行为呈倒“U”型关系,即商业银行贷款市场价格竞争与银行风险行为的关系先正后负;(3)银行价格竞争与经营风险承担线性相关,存款价格竞争程度的加深会刺激更多的银行经营风险行为的产生,而贷款价格竞争程度的加深则会降低银行经营风险行为。
根据理论和实证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本文主要从银行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和建议。从内部来看,(1)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是商业银行能够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进行合理定价的保障,有利于商业银行采用适当的风险承担行为。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的建立也需要监管机构的协助。(2)培养商业银行自身的利率敏感度和风险定价能力,利率市场化以前,银行只是盲目的被动接受存贷款价格,忽视了对利率敏感度和风险定价能力的培养,当利率逐步市场化后,银行应当重视对利率敏感度和风险定价能力的培养,通过创新各类金融产品,实现定价的合理化,并以此为基础引导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3)鼓励银行进行金融产品创新,金融产品创新为银行提高竞争力和降低风险承担两方面带来了突出的影响。一方面金融产品的创新有利于银行扩展定价体系和扩大定价范围,提高了其价格竞争力;另一方面金融产品的创新为银行合理承担风险提供了更丰富的手段和方式。从外部来看,(1)稳步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应当是逐步完成的,当前中国已完成贷款的利率市场化,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将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稳步推进才能够避免银行同时爆发风险行为而造成系统性风险;(2)加强对商业银行业的外部监管,既要规范商业银行价格竞争机制以遏制存款市场的恶性价格竞争,也要加强商业银行风险行为的监管以规范商业银行的各类风险行为。
利率市场化完成以后,放开了利率浮动区间的管制,银行在存贷款市场的价格竞争将日趋白热化,为了能在激烈的价格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银行既要在利润获得方面进行竞争,也要在客户争夺方面取得相对优势。在初期,拥有自主定价权的银行通常会采用降低贷款利率,提高存款利率这种简单粗放型的手段来吸引更多的客户,长此以往必然收窄了银行的存贷利差,这就使得商业银行不得不一步步丧失掉其议价能力,为了支撑不断攀升的融资成本并保持较高水平的利润,银行会增加对资质较差的客户的高利率贷款而忽略其中潜在的风险,出现了更多激进的风险承担行为。与此同时,利率市场化后带来的激烈竞争使银行更加注重优质客户的争夺和培养,因为他们出现违约的情况较少,也能承受较高的贷款利率,同时在争取更多的优质客户的竞争中,银行有时会为了整体的战略需要和稳固优质客户群,有选择的放弃对风险的控制,这样的做法会纵容风险事件的不断积累,引致的法律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等其他风险也会增多。这在无形之中恶化了银行间的价格竞争,违背了利率市场化的初衷。目前,与发达国家的银行相比,中国商业银行对利率的敏感度还不高,由于长期的利率管制,银行已经习惯了作为价格接受者而存在,导致对利率变动的不敏感,同时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定价能力较弱,无法灵活恰当地运用各种定价模型,在运用模型定价时也难以避免承担模型风险。中国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为了生存,在每次人民银行调整基准利率和存贷款浮动区间时,都迅速的将其存款利率上浮到顶,贷款利率下浮到底这种机械化的应对方式,加大了其承担风险的可能性,给其经营管理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而那些能够运用多样化利率调整手段的银行则能在这场竞争中占据主动,通过合理而灵活的风控手段根据自身需要承担风险。
本文从利率市场化角度入手,结合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现状,在现有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模型探讨了中国商业银行在存贷款市场上的价格竞争与风险承担的关系,并针对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对这一主题的研究有利于合理引导中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浪潮中进行有效地价格竞争,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能力。
本文研究的总体思路是:首先对选题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了阐述,并对本文中涉及的主要概念进行了界定;在总结了国内外文献对商业银行竞争与风险承担行为关系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特点,利用Lerner指数来衡量商业银行在存贷款市场的价格竞争程度,分别用贷款损失准备金占比和Z值代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承担行为和整体经营风险承担行为。通过对2003年至2013年16家中国境内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面板模型探讨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中国商业银行价格竞争与其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
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阐述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从存款价格竞争与风险承担、贷款价格竞争与风险承担以及银行业竞争与风险承担三个方面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已有的相关文献和成果,并给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写作框架。第二章是相关理论解释部分,对本文涉及到的相关概念进行了具体的界定和阐述,着重从利率市场化和价格竞争两个方面分析了它们分别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机制。第三章通过比较多种价格竞争的测度方法并确定用Lerner指数作为价格竞争的指标,分别从存款和贷款两个方面对商业银行价格竞争进行了测度,并分析了样本期内中国存贷款市场价格竞争的变化趋势。第四章分别从信贷风险和经营风险两个方面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进行了测度,以贷款损失准备金占比来衡量信贷风险行为,以Z值来衡量经营风险行为。第五章是实证研究部分,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别探讨了存贷款价格竞争与信贷风险行为、与经营风险行为的关系,除此之外,还探讨了银行规模、资产结构、经营效率、经济周期以及货币政策等其他因素是如何影响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最后一章是对本文结论的梳理,并结合研究所得的结论从银行内外部的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及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1)利率市场化与银行风险承担负相关,05年前贷款利率受到严格管制,银行业处于垄断状态,市场的竞争程度很低,银行主要依赖存贷利差这一传统盈利模式获得利润,收益相对比较稳定,在这种隐性保护下,破产概率也很小,忽视了对风险的管理和控制,产生了更多的风险承担行为。2004年10月放开贷款利率上限拉开了深化商业银行价格竞争的序幕,此后商业银行价格竞争在波动中不断加强,存贷利差也不断缩窄,这就要求银行合理有效的配置资源,使得投资多元化,分散了银行风险。(2)存款价格竞争与信贷风险行为呈正“U”型关系,即在中国商业银行存款市场价格竞争与银行信贷风险行为的关系先负后正,而贷款价格竞争与信贷风险行为呈倒“U”型关系,即商业银行贷款市场价格竞争与银行风险行为的关系先正后负;(3)银行价格竞争与经营风险承担线性相关,存款价格竞争程度的加深会刺激更多的银行经营风险行为的产生,而贷款价格竞争程度的加深则会降低银行经营风险行为。
根据理论和实证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本文主要从银行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和建议。从内部来看,(1)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是商业银行能够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进行合理定价的保障,有利于商业银行采用适当的风险承担行为。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的建立也需要监管机构的协助。(2)培养商业银行自身的利率敏感度和风险定价能力,利率市场化以前,银行只是盲目的被动接受存贷款价格,忽视了对利率敏感度和风险定价能力的培养,当利率逐步市场化后,银行应当重视对利率敏感度和风险定价能力的培养,通过创新各类金融产品,实现定价的合理化,并以此为基础引导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3)鼓励银行进行金融产品创新,金融产品创新为银行提高竞争力和降低风险承担两方面带来了突出的影响。一方面金融产品的创新有利于银行扩展定价体系和扩大定价范围,提高了其价格竞争力;另一方面金融产品的创新为银行合理承担风险提供了更丰富的手段和方式。从外部来看,(1)稳步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应当是逐步完成的,当前中国已完成贷款的利率市场化,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将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稳步推进才能够避免银行同时爆发风险行为而造成系统性风险;(2)加强对商业银行业的外部监管,既要规范商业银行价格竞争机制以遏制存款市场的恶性价格竞争,也要加强商业银行风险行为的监管以规范商业银行的各类风险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