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视点视频编码中的码率控制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fvbgtyhnmj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码率控制是视频编码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对于视频通信来说,由于通信带宽有限,必须将码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以达到在给定目标码率的条件下,尽可能达到解码图像的高质量。多视点视频编码(MVC)是三维立体电视与任意视点电视等多种新兴媒体通信方式中的关键技术,在多视点视频编码中同样存在着如何使压缩后的多视点视频数据适应信道传输的码率控制问题,因此码率控制也是多视点视频编码器不可缺少的部分,码率控制算法的优劣也成为衡量多视点视频编码器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对多视点视频编码中的码率控制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工作以及创新成果如下:   简要介绍了码率控制的基本原理,概括了2D视频码率控制经典算法JVT-G012的实现步骤。通过分析总结得出:该算法只针对Ⅰ帧和P帧进行控制,对B帧不进行码率控制,只是简单的根据相邻的Ⅰ帧与P帧或相邻的两个P帧的QP值确定B帧QP值。多视点视频编码为提高编码效率,设置了更多的B图像,因此多视点视频编码的码率控制应当考虑增加对B帧的码率控制。   研究了多视点视频编码中多个视点连续编码的问题。在分析当前多视点视频编码中存在的几种预测结构的基础上,对比发现HHI提出的预测结构在编码效率和复杂度方面优于其他几种方法,因此选择HHI的预测结构作为进行多视点视频编码码率控制的基本预测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多个视点连续编码的框架。   针对恒定比特率码率控制中存在的视频质量波动较大的问题,本文实现了一种二次编码的多视点视频编码码率控制方法。通过利用第一遍编码产生的码率、实际消耗比特数、量化参数、失真、图像复杂性以等信息,在第二遍编码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比特分配调节以及主观效果控制,从而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视频质量的波动性,获得较为恒定的图像质量,能够满足一些要求图像间质量波动尽可能小的实际应用,如DVD存储等,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显著降低视频质量的波动性,并提高解码图像的质量。   针对视频编码中因缺乏对B帧的码率控制很容易造成码率控制精度严重下降的问题,研究了多视点视频编码中B帧的码率控制问题。多视点视频编码的码率控制是对逐个视点GOP进行的,而视点GOP所采用的编码结构与H.264/AVC可分级扩展标准JSVM类似,均采用的是分层B帧的编码结构。因此多视点视频编码码率控制必然要考虑分层B帧的码率控制策略,为此在帧层码率控制上采用了一种视点GOP比例因子自适应更新的分层B帧码率控制方法。   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多视点视频编码的宏块级码率控制方法。采用JVT-G012的分层比特分配和码率控制的思想,将码率控制分解为GGOP层、GOP层、Frame层和Macroblock层四层来执行。首先根据视点数目和GOP大小进行GGOP层比特分配和码率控制;然后根据相关性函数在视点间合理分配码率,实现GOP层的比特分配;其次根据分层B图像比特分配策略实现帧层的比特分配;最后根据拉普拉斯率失真模型实现宏块层的码率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计算复杂度较低,码率控制的误差在1%之内,并有平均0.1dB左右的解码图像PSNR增益。本方案在视点间进行了合理的比特分配,其视点编码图像的均衡性较好,具有实际操作性。
其他文献
学位
随着数字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视频图像传输的质量和实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传输信道特性的不理想及噪声的存在,使接收到的信号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差错,从而导致
双色鱼卷rn原料:挪威三文鱼80克,鲷鱼片80克,日式紫菜片1张,鸡蛋1只,鲜墨鱼仔3只,带头虾2只,芦笋5支,日本清酒50克,黄油、鲜香草各少许.
本文针对多源多中继的无线通信网络进行深入研究,根据无线中继网络的特性设计了网络空时编码算法,并构造出相应的网络空时码。文章首先简述了中继信道编码,网络编码的发展历
在软件无线电领域,在不改变硬件结构的通用平台上实现对多速率的处理是当前软件无线电研究的一大热点。合理的设计和实现多速率处理模块,是目前软件无线电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学位
软件无线电强调以开放性的最简单硬件为通用平台,尽可能的用可升级,可重新配置的应用软件来满足不同时期,不同使用环境的不同功能要求。   软件无线电的几乎所有功能都能用软
学位
压缩传感是一种以远低于奈奎斯特频率对信号进行采集和压缩的新兴理论。压缩传感首先采用非自适应线性投影来保持信号的原始结构,通过数值最优化问题由这些投影信号来准确重
用计算机进行人脸识别是当今的一个研究热点和难点。本文根据国内某公安局对人脸识别的布控系统的总体及应用要求,深入研究了动态人脸识别中的人脸检测、人脸图像预处理和人脸
近年来,随着4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用户和终端的数量不断增加,对移动业务的需求也呈指数级快速增长,远远超过了网络容量的增长速度。同时,移动业务逐渐由传统的语音业务
软件定义网络采用逻辑控制与数据转发相分离的架构,以解决当前网络因集成多种业务功能而臃肿不堪并且难以管控和扩展的现状,已成为未来网络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OpenFlow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