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有A无B”在汉语中很典型,但是并没有引起很多学者的注意。之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有A无B”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的研究,很少有学者尝试解释它意义构建的认知机制。一些学者虽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有A无B”进行了探索,他们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和全面。本文尝试弥补前人研究的不足,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和构式语法理论,对“有A无B”进行更深入和全面的研究。我们用于研究的语料一部分来源于北京大学语料库,一部分选自汉语词典。本文共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简要介绍本研究的选题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方法,语料的来源和收集及论文的结构布局。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分别从汉语词典的解释,现代汉语语法中的四字格,对举格式和类固定短语方面及相关研究中的语音,句法,语义,语用和认知方面回顾了前人对“有A无B”的研究,并指出他们的贡献和存在的不足。第三部分是理论基础。这部分对概念整合理论,构式语法和构式压制进行了介绍和概括,并指出将概念整合理论和构式语法结合起来以便能够更深入和全面地阐释“有A无B”的必要性。第四部分是对“有A无B”的认知研究,尝试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有A无B”进行深入探讨。首先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有A无B”的在线意义构建,接着提出“有A无B”的分类标准,将“有A无B”分为三个层次,并对每个层次进行了详细探讨,包括在四个空间的整合过程,语义特征,句法特征和语境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根据Goldberg的构式标准,尝试证明层次C是一个构式,然后分析其典型构式意义。最后,本研究转向层次C对A和B的构式压制,包括对A和B形式的压制以及对A和B顺序的压制。第五部分是结语。总结该研究的主要研究发现,同时指出其局限性以及对今后研究的建议。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获得以下研究发现:第一,“有A无B”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整合过程,语义特征,句法特征和语境的作用都不相同;第二,“有A无B”的层次C是一个构式,它的典型构式义是态度的强调,包括主观评价和消极价值规避;第三,层次C对A和B的构式压制包括对A和B的形式压制以及对A和B的意义压制,对A和B的形式压制包括汉语双音构式压制和顺序压制,对A和B的意义压制包括对A和B的词性压制,意义相关性压制以及意义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