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居第一位,占男性常见恶性肿瘤第八位,女性恶性肿瘤第十位。膀胱癌死亡率在男性占所有癌症死亡患者的2.6%,女性为1.4%。目前人们在治疗膀胱癌的临床实践中发现,膀胱癌复发率较高,病情相似或相同的患者中在临床治疗中却有着不尽相同甚至是完全不同的结局,故人们认为仅依靠传统的预后指标判断预后制定治疗方案,存在很大弊端。近年来研究工作重点在肿瘤初次诊断时如何预测病情发展及判断是否对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耐药,为进一步制定个体化化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已有大量研究表明MDR1基因产物P-GP<,170>过度表达是膀胱癌对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耐药和导致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之一。而GST-π、ToPo Ⅱ是近来提出的与膀胱癌对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耐药的新指标,目前对其研究尚少,其与膀胱癌对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耐药中所起的作用及和其他生物学指标关系尚不十分清楚。本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研究膀胱癌原发病灶组织中P-GP<,170>、GST-π和ToPo Ⅱ的表达情况,探讨不同耐药机制在膀胱癌的耐药性形成中的作刚和病理临床意义,揭示腔内化疗失败机制,有助于膀胱癌术后化疗方案的合理制定。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2例膀胱癌组织石蜡块标本。患者年龄50~82岁,男性50例,女性22例,均无转移灶。按WHO国际病理组织学分级标准分为G<,1>级23例,G<,2>级21例,G<,3>级28例.其中56例为初发膀胱癌,16例为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后复发膀胱癌。本实验72例患者均单一应用羟喜树碱膀胱内灌注化疗。将72例膀胱癌组织标本行切片、烘烤、染色,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情况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P-GP<,170>和GST-π阳性产物呈棕色颗粒,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膜和/或胞浆;ToPo Ⅱ阳性产物主要定位于胞核(见图1-9)。阳性肿瘤细胞表达数<5%为阴性,=>6%为阳性。
P-GP<,170>的单独表达率69.4%(50/72)。在G<,1>级23例中表达率52.2%(12/23);在G<,2>级21例中表达率71.4%(15/21);在G<,3>级28例中表达率82.1%(23/28)(见图1-3)。56例初发膀胱癌中阳性表达率62.5%(35/56),16例羟喜树碱膀胱内灌注化疗失败的复发膀胱癌阳性表达率93.7%(15/16).表明P-GP<,170>的表达水平与膀胱癌的恶性行为及病理分级密切相关(P<0.05)(见表1)。
GST-π的单独表达率58.3%(42/72)。在G<,1>级23例中表达率43.8%(10/23);在G<,2>级21例中表达率57.1%(12/21);在G<,3>级28例中表达率71.4%(20/28)(见图4-6)。56例初发膀胱癌中阳性表达率48.2%(27/56),16例羟喜树碱膀胱内灌注化疗失败的复发膀胱癌阳性表达率93.7%(15/16).表明GST-π的表达水平与膀胱癌的恶性行为及病理分级密切相关(P<0.05)(见表2)。
TFoPo Ⅱ的单独表达率.52.8%(38/72)。G<,1>级23例中表达率73.9%(17/23);在G<,2>级21例中表达率47.6%(10/21);在G<,3>级28例中表达率39.3%(11/28)。56例初发膀胱癌中阳性表达率60.7%(34/56)(见图7-9),16例羟喜树碱膀胱内灌注化疗失败的复发膀胱癌阳性表达率25%(4/16).表明ToPoⅡ的表达水平与膀胱癌的恶性行为及病理分级呈负相关(P<0.05)(见表3)。 P-GP<,170>、GST-π和ToPo Ⅱ表达的相关性:P-GP<,170>和GST-π同时表达率36.1%;P-GP<,170>和ToPo Ⅱ同时表达率31.9%:GST-π和ToPo Ⅱ同时表达率29.1%。P-GP<,170>、GST-π和TOPo Ⅱ的同时表达率22.2%(见表4)。提示在膀胱癌的耐药机制中P-GP<,170>和GST-π可能起协同作用。
结论:膀胱癌组织中MDRl基因产物P-GP<,170>、GST-π和ToPoⅡ的表达对肿瘤耐药起重要作用,并且多因素联合作用可能是MDR的主要作用机制。膀胱癌组织中MDR1基因产物P-GP<,170>、GST-π和TOPo Ⅱ的研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①膀胱癌组织中MDR1基因产物P-GP<,170>、GST-π和ToPo Ⅱ的检测有助于膀胱癌术后化疗方案的合理制定和对预后的判断。②MDR1基因产物P-GP<,170>、GST-π和ToPo Ⅱ的表达可能揭示腔内化疗失败的机制。③MDR1基因产物P-GP<,170>、GST-π和ToPo Ⅱ的表达研究为采用MDR1逆转剂与化疗药物联合膀胱内灌注、预防和治疗膀胱癌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