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批评语篇分析,也叫做批评语言学,是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英国的一个现代语言学分支。它是一门融合了语言学、社会学、政治学、传播学等多种学科的语篇分析方法。批评语篇分析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大众语篇,包括新闻报道、公众演讲、广告和官方文件等。其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语篇中的语言使用及其特色,结合相关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揭示出语篇如何反映权力和意识形态,以及权力和意识形态如何反作用于语篇,从而反映权力阶级是如何使用语言来影响大众以维护自身利益和现存社会关系。本文以批评语篇分析的角度对从《中国日报》、《纽约时报》、《英国卫报》和“法新社”选取的二十篇关于利比亚战争的一系列报道进行对比分析;以菲尔克劳的三维分析模式为理论基础,在分析过程中采用描述、阐释和解释三步骤;以韩礼德的功能语法中的三大元功能为分析工具,从及物性、转换、分类、情态、引语和主述位结构等方面对不同语言特色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揭示四国政府对利比亚战争不同的立场和权力主张,以及隐含的不同意识形态。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选取了四种世界主流媒体对非洲阿拉伯国家利比亚战争的新闻报道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菲尔克劳三维分析模式和韩礼德的三大语言元功能进行对比分析,拓宽了批评语言学的研究范畴和视角,深化了批评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对比分析方法,表明在新闻报道所使用的不同语言特色背后,隐含着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权力主张,而它们又在影响着语言的使用去维护当权者倡导的社会关系体制。由于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四国媒体在报道严肃的政治新闻时风格各异,同时这些报道中隐含的不同的意识形态也无形中灌输给了大众。纽约时报在报道中最能体现美国强权政治的意识形态,对西方公众有着很大的影响力;英国卫报相对客观的报道了利比亚战乱问题,但是无形中会受到美国的影响。中国日报和法新社都是非英语母语媒体,它们对此事件的关注点不同:中国日报着重倡导利比亚战争中的人道主义精神,而法新社更加强调法国在参与国际政治事务中自身利益和主张,同时又摆脱不了西方政治集团的影响。最后,本文还对英语研究者和学习者在接受不同英语媒体的信息时,培养批判式阅读和欣赏能力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