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不再局限于只追求数量上的多少,而是开始朝着追求质量高低的方向在转变,着眼于关系到每个人日常生活的农产品,食品安全更是在当前社会受到广泛关注。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强调了农业提质增效等要求。因此,如何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保证农产品安全供给是值得研究的话题。追溯到农产品生产源头,农户是生产经营农产品的最初生产者,从耕地、买苗、撒药、施肥到采摘,每一个环节都紧密关系着农产品的质量高低,因此,有必要探讨农户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行为是否符合安全标准。值得注意的是,符合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投入要素的价格普遍高于普通农产品,这就要求农户有较多的家庭资金用于这一成本的投入,而农户的家庭收入产生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他们的就业结构不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不少农村劳动力转向非农领域,这可能导致农户对农业生产的依赖程度降低,进而不愿意投入太多精力到土地耕作甚至是保障农产品质量,相反的,外出务工也可能提升农户收入,进而能够加大农户在生产过程当中的资金投入,这两类作用都将直接作用于农户的生产行为。因此,文章进行探讨的问题在于:以四川省12县种植户为例,种植户的安全生产行为受什么因素影响?农户进行非农就业会对其安全生产行为产生什么作用?这一影响当中存在的效应如何?为了回答上述问题,考虑地形地貌、是否农业大县等特点,抽取存在差异的12个样本县,于2017年7-10月就种植户个人及家庭情况、农业生产经营情况等开展入户调查,获取问卷384份,有效问卷376份。本文对调查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并进行实证分析,第一,基于Ordered Probit,考察农户兼业对种植户安全施药行为的影响,基于Probit模型,考察农户兼业对种植户安全施肥行为和安全病虫害防治行为的影响;第二,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讨论农户兼业对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的效应是否成立。实证结果表明:(1)农户兼业不利于种植户进行符合安全标准的用药和施肥,但是有利于种植户采用安全病虫害防治行为;(2)在效应方面,农户兼业所产生的兼业与投资效应均发挥了有效的作用,一方面,前者降低了种植户对农业的依赖程度和种植户家庭中的种植业收入,另一方面,后者提高了农业生产性投入;(3)种植户禀赋、经营环境与交易特征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种植户的安全生产行为。对此提出如下建议:(1)支持农产品安全生产的相关措施要分情况制定;(2)健全农村地区就业市场,推动投资效应发挥作用;(3)加快培训体系建设,提高农户安全生产接受度;(4)优化安全农产品销售渠道,保障种植户种植收益;(5)完善相关价格形成机制,推动安全农产品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