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牟宗三是我国现代新儒学的领军人物,一生都致力于中国儒家哲学的重建与中西哲学之会通。他于20世纪30年代发表了数篇文学批评的论文,却甚少为人关注。本文认为牟宗三这一系列论文虽未建立起完备的理论体系,却呈现出一种试图利用西方理论及思维重新阐发中国古典文学意蕴及对中国文学进行现代解释的意图,牟宗三作为已有充分哲学积淀的年轻学者对文学自有一种独特的哲理性关照,整体具备相当的学术价值,值得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选择牟宗三《理解、创造与鉴赏》《红楼梦悲剧之演成》《说诗一家言(格调篇)(唐雅篇)(诗意篇)》《论诗境》等文章,按照内容从理论、小说批评、诗歌批评三个部分对其进行文本解读,并试图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厘清牟宗三文学批评的思想脉络和重心。《理解、创造与鉴赏》一文从创作者和接受者的角度探究文学的本质,文学的发生及文学作品的接受,一方面注重文学文本的“内蕴”及文艺的“永恒意蕴”,另一方面亦肯定社会“外缘”对文学作品的影响,提出一种以文学文本为中心的社会影响论,有别于主流的唯物史观文艺论。且此论在他后来具体的文本批评当中得到了充分实践并证明了其合理性。《红楼梦悲剧之演成》一文则以《红楼梦》悲剧发生原因“人生见地之不同,兴亡盛衰之无常”为线索,提炼出黛玉之死与宝玉出家两幕悲剧,从性格之冲突与命运之无常两个层面对悲剧进行了中国化书写。从中国文化生命出发,选择“无常”和“解脱”为核心议题挖掘中国文化中的悲剧因子,使《红楼梦》悲剧理论有了进一步发展。诗歌批评《说诗一家言》一章则以李杜诗歌鉴赏为主,以“格调”和“诗意”等范畴论诗歌境界之高低,以能表现一己智慧、人类灵魂、时代精神的诗歌为诗歌的理想范式,着重关注诗歌中对现实的干预功能及社会责任的担当意识。从文本解读中可以看到,牟宗三这一系列文学批评论文一方面显现出作者始终坚持中西会通的思想,文学观念及批评方法上既能广泛借鉴西方理论思想为自己所用,亦能对古典文论客观对待、着意发扬,以中国文化生命为底色,探寻西方思想理论与中国文学作品真正的结合,以期对中国文学进行现代性的转化。另一方面又体现了作者对儒家生命意识的挺立,以儒家的社会担当意识为价值尺度评价文学作品,希望从中国古典文学中寻找到文化思想传承的途径,接通中国文化生命的命脉。牟宗三的文学批评提出了一条独特的文学诠释途径,对文学的哲理性思考给文坛带来不同的研究角度和思路。但同时牟宗三作为一个年轻学者,他的文学批评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局限性,如理论与文本结合不够紧密,哲学性评价过多导致对文学作品文学性的忽视以及对唯物史观文论和现实主义文学的不恰当评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