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在西医规范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运用中药益气活血方观察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临床疗效的改善情况。2、分析益气活血中药对SAP患者血浆AngⅡ、ET-1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干预作用机制。方法:1、初选符合SAP诊断标准58人,分西医标准治疗组(A组29例)和中药干预组(B组29例)。2、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研究表明,两组病例的发病平均年龄约67.2岁,入组男性大于女性,约占总体的51.7%,其性别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且两组间主要合并症为:高血压病约为39.85%,其次为腔隙性脑梗死约为30.75%和糖尿病约为29.15%;由此可见性别、年龄及主要合并症等对SAP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2、研究表明,两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和中医症候疗效判定较治疗前都有减轻和好转,B组更明显,其总的有效率分别是87.9%和93.1%,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表明血浆AngⅡ、血浆ET-1水平与心绞痛程度分级有明显关联,即心绞痛程度分级越高,测得血浆AngⅡ、ET-1水平也就越大。经统计分析P<0.05,证实血浆AngⅡ、ET-1水平与心绞痛程度分级有明显统计学意义。4、治疗前两组血浆AngⅡ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都有所降低,B组下降的幅度较A组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血浆ET-1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都有所降低,B组下降的幅度较A组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5、研究发现两组心脏超声指标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脏彩超测量两组的E/A(二尖瓣血流速度)值,其中A组E/A≤1在治疗前所占比例为96.6%,治疗后为75.9%;B组E/A≤1在治疗前所占比例为93.1%,治疗后为69.0%。表明两组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统计比较两组间治疗前后E/A值有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研究发现,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益气活血方,对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预后恢复及对客观指标等有明显的改善,肯定了运用益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SAP的疗效和作用;这与以往相关文献报道相符。2、研究表明,SAP程度分级越高,测得血浆AngⅡ、ET-1水平也就越大,且两组治疗后血浆AngⅡ及ET-1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B组下降的幅度较A组明显;表明益气活血中药对SAP患者血浆AngⅡ、ET-1水平的改善有一定的影响;3、研究表明,运用中药益气活血方治疗后两组E/A比值均较治疗前有提高,B组更明显;在一定程度上表明SAP左室舒张功能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