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英国和阿根廷围绕马尔维纳斯岛(英国称之为福克兰群岛)的主权归属问题展开谈判,但进展十分缓慢。最终失去耐心的阿根廷于1982年4月2日出兵占领了马岛,英阿马岛战争爆发。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美国政府倍感煎熬,因为这是一场美国同盟内部的战争:英国是美国最亲密的盟友国,属北大西洋体系,是美国对抗苏联的前沿阵地;阿根廷是美国在拉美地区的重要合作伙伴,属美洲体系,是美国严防苏联染指的后院。对美国而言,最理想的状态是力促英阿和平谈判解决争端,这样美国就不用选边站,也不会得罪盟友,更能防止苏联势力的趁虚而入。但实际运作的结果恰恰相反,里根政府的和谈策略完全失效。在马岛战争初期,里根政府的公开立场是中立,主要的政策活动就是国务卿亚历山大·黑格的“穿梭外交”;但美国私下又支持英国,默许国防部长卡斯帕·温伯格对英国的军事援助;同时也放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珍妮·柯克帕特里克力挺阿根廷的言论,使得美国政府对马岛战争的政策相互矛盾。在马岛战争的高潮阶段,黑格的调停活动以失败而告终,美国的和谈之梦彻底破灭,里根政府公开声明支持英国,但又根据战况和苏联的行动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政策,继而出现美国一面公开支持英国,一面又同情和担忧阿根廷局势,进而不断向英国施压促其和谈,所以此时期美国政策总体表现为在支持中遏制英国,在限制中帮扶阿根廷。简而言之,美国在这场战争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决定了这场战争的胜败走向。在马岛战争结束后,里根政府致力于恢复跟拉美各国的关系,尤其是改善与安抚阿根廷,但在涉及马岛的问题上又不忘征求英国的意见,这一时期的美国对英阿双方的政策是在协商与妥协中寻求平衡。总之,美国在马岛战争期间的应对策略与里根政府的执政模式有很大关系,是里根政府的官僚政治决策体制及其即兴处理危机的执政模式所导致:以国防部长温伯格为首的亲英派,他们尽最大努力在军事上支持英国;以美国驻联合国大使柯克帕特里克为首的亲阿派,他们一直在尽力维护阿根廷;而实干派黑格则一心想通过“穿梭外交”为自己捞取政治地位。这几方的立场都得到里根总统的默认,他们各行其是的工作作风造成了美国在马岛战争期间外交努力和军事行动之间的巨大脱节,出现对外政策相互矛盾的状况,但里根的总体策略是反共亲英,所以尽管在整场战争中里根政府的马岛政策呈现动态性,各部门的行动也不统一,但美国基本还是实现了反共维稳的基本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