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酚类污染物慢性暴露对F0和F1代斑马鱼神经行为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f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双酚A(BPA)作为一类重要的双酚类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等中,并在环境介质及人体中检测到其存在。而且,BPA作为一种环境污染物可对人体产生免疫,生殖,神经发育等毒性。所以,大量含BPA的产品已经被禁止生产使用。双酚S(BPS)和双酚F(BPF)是目前市面上广泛使用的BPA替代品。随着生产生活的发展,其用量越来越大,在环境介质中也都存在蓄积,但目前对BPS,BPF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殖毒性及内分泌干扰方面,对慢性暴露的神经行为及其机制的研究还较少,因此,我们系统研究环境剂量1nMBPA,BPS,BPF慢性暴露对亲代(F0)和子一代(F1)斑马鱼神经行为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进行探讨,这可为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及生产条例的制定等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研究方法:我们选取环境剂量1nMBPA,BPF,BPS为实验组,0.1%DMSO的养鱼水为单因素对照组,进行慢性暴露实验。本次研究可分为三个部分。(1)对F0和F1代成鱼进行生长发育及神经行为表型评价,并对F1代成鱼脑部神经发育,Wnt,K+,Ca2+通道相关基因(gap43、rab33、kctd13、mir-27a、nrxn2a、sv2、ryr1a、atp2a2a、ryr3、kcnab1a、kcnh4a、chd8、mir-23a)进行Q-PCR,分析其可能机制。(2)评价F1代仔鱼的发育和神经行为后,进行急性暴露实验评价其致畸效应和敏感性;(3)根据上述结果,我们选取BPA,BPS分别进行交叉配对实验(与本实验室之前设计保持一致),并通过免疫荧光实验,用HistonH3标记检测48hpf幼鱼的神经元前体细胞的增殖,5dpf小鱼头部冰冻切片后检测新生成熟神经元的表达,进一步来评价F1代小鱼的发育和神经行为毒性。
  研究结果:(1)慢性暴露BPA,BPF,BPS后,对亲代和F1代成鱼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大,但却改变亲代和F1代成鱼的行为,且BPA,BPS对雄性的影响更大,而BPF则恰好相反。慢性暴露BPA,BPF,BPS后,F1成鱼脑部神经发育相关基因gap43、rab33a下调;K+,Ca2+相关基因上或下调,改变β-catenin/Wnt信号通路,对F1成鱼具有神经行为毒性。(2)亲代慢性暴露后,F1代仔鱼孵化延迟,行为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另外,BPA,BPS组的头部尺寸显著变大。(3)BPS交叉实验中,父本暴露BPS后,使得F1代幼鱼48hpf增生细胞数目、新生成熟细胞所占数量比例都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对行为的影响更大,这与BPA交叉配对的行为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研究结论:1nM的环境污染物BPA,BPF,BPS慢性暴露后,一方面,改变亲代及F1代成鱼的行为,使F1代成鱼脑部神经发育及Wnt相关等基因显著上/下调,具有神经行为毒性。这进一步说明了亲代慢性暴露后已经在基因层面上对F1代成鱼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这也可能是导致F1代成鱼运动行为异常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使F1代斑马鱼的早期发育迟缓,仔鱼行为显著改变,具有发育和神经行为毒性;BPS交叉实验也进一步说明,BPS神经行为的毒性作用机制可能与BPA相似。且父本BPS暴露后对F1仔鱼神经行为的影响较母本/双亲BPS暴露更敏感,这在之前的研究中未涉及。鉴于慢性实验周期较长的限制,本文没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但BPS在性别间的毒性差异将会受到广泛的关注。
其他文献
移动应用的快速发展并不仅带来了巨大的便捷,还带来了潜藏的危害,其中Android用户的隐私数据泄露是不可忽视的问题。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工具,可以用来检测Android应用是否泄露用户的隐私数据。但是现在依然存在检测数据不够细致,检测过程中效率与准确率平衡不到位的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如下。  首先,分析了Android应用安全的最新进展,总结了各种工具的优缺点,针对现在检测结果粒
研究背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NSCLC的标准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化疗和放射治疗,由于大多数癌症患者被发现时已处于癌症晚期,化疗被认为是治疗癌症的中坚力量。紫杉醇是紫杉烷抗有丝分裂剂,由于具有良好的肿瘤杀伤作用,其作为晚期NSCLC的一线治疗方案,在临床上已经使用多年。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肿瘤细胞常会通过多种机制对紫杉醇产生耐药性,这种耐药现象的发
目的:海绵Spongiaofficinalis属于Porifera门,Demospongiae纲,Keratosa亚纲,Dictyoceratida目,Spongidae科,其在严酷的海洋环境下代谢出结构特殊、化学生态功能显著的次生代谢产物,如大环内酯类,萜类,甾醇,神经酰胺等。部分代谢产物发现有显著的抗肿瘤,抗病毒,抗炎,免疫抑制,抗菌等生物活性。为了探讨我国南海海域丰富生物资源的代谢产物结构多
学位
天然产物(R)-Sanjuanolide是2016年分离自美国德克萨斯州本土植物Daleafrutescens中的一种查尔酮。研究表明,(R)-Sanjuanolide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活性,有效抑制前列腺癌细胞PC-3和DU145的增殖,其IC50值分别为11μM和7μM。目前,尚未有该化合物全合成及其他生物活性研究的相关报道。与常见的查尔酮类化合物不同,(R)-Sanjuanolide具有特殊的
背景与目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GF4)作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中的一个成员,具有多种功能,包括促进多种细胞的增殖,迁移,存活和分化。此外,已有大量研究证实FGF4具有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但是现有的FGF4纯化工艺较为繁琐,本实验利用大肠杆菌以包涵体的形式高效表达重组人FGF4(rhFGF4)蛋白,并利用肝素柱柱上复性与纯化、一步得到高纯度并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蛋白。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
目的:EGFR抑制剂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耐药问题。研究表明FGF2-FGFR1的旁路激活是导致耐药产生的原因之一,而EGFR和FGFR抑制剂的联用可以解决耐药问题,但是毒副作用和药物的相互作用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因此开发和研制对激酶选择性高,活性好的EGFR和FGFR双靶点抑制剂来解决EGFR抑制剂的耐药问题是非常具有价值的。我们将在研究中,评价优
学位
紫苏Perillafrutescens(L.)Britt是一种药食兼观赏的经济作物,其开发应用前景广阔。本文通过比较不同产地紫苏的形态学、光合特性以及成分含量的差异,对紫苏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下对紫苏生长和品质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下配施锌肥,探讨氮锌配施对紫苏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同时研究了盐胁迫下不同氮素形态对紫苏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如下:  1.不同产地紫苏叶片均属于异面叶类型
学位
研究背景:紫外吸收剂UV-9具有较好的紫外吸收性能,常用于防晒霜等化妆品中。已经有实验表明,紫外吸收剂UV-9具有生殖毒性以及内分泌干扰的作用,且在尿液、羊水、胎盘以及乳汁中均可检测出。由于哺乳动物乳腺是一种激素依赖性的器官,外源性雌激素的刺激会加大乳腺癌的发生风险,而乳腺癌的发生可能是乳腺干细胞转变为乳腺癌干细胞所导致的,且乳腺癌干细胞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和侵袭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实验
研究背景: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将自闭症、精神分裂症与焦虑等神经发育疾病与怀孕期间环境污染物暴露联系起来,而目前缺乏可以快速确定其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与适用的脊柱类模型。多氯联苯作为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大量的研究报道多氯联苯存在着健康风险,但其引起神经毒性而导致行为障碍的研究在国内外鲜有进行报道,特别对于不同结构多氯联苯的研究。本研究利用与人类具有基因高度相似的斑马鱼模型建立一套神经发育风险评估方
学位
抗生素是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由于长期的、大量的、不合理的使用,使得抗生素未被完全代谢便进入到环境中,以至于环境中的抗生素含量持续不断的增多,逐渐形成了一种“假持久”性污染,给环境、动植物以及人类的健康均带来了威胁。研究表明,水体是抗生素一个重要的“汇”,因此,研究水环境中的抗生素就至关重要。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和四环素类抗生素是两种典型的抗生素,本论文采用简单、快速的荧光分析方法对水溶液中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