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视角下的林纾《海外轩渠录》翻译研究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n2268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外轩渠录》以其奇幻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讽刺话语吸引了大批晚清读者,其原著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对于译作中的种种变形,常被归为意识形态因素的作用。由于中外不同的叙事传统和译者本人的叙事策略所造成的译本变形则一直未引起充分关注。  鉴于此,本文以林纾在译序中提出的“拓为奇想,以讽宗国”这一小说主题为切入点,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以切斯特曼的翻译规范论为指导,在对原著和译著的叙事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旨在探究中国古典叙事传统和林纾的叙事思想与《海》译本之间的关系。  本文发现中国古典叙事传统和林纾的叙事思想对《海》译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译本的叙事主题、叙事结构和叙事风格三方面具体而言。首先,为了切合原著政治讽刺的叙事主题,林纾结合当时的国情,在译文中批判晚清国家的内外部局势,渗透君主立宪思想,从而强化小说的政治主题,实现其借西方小说批评本土、开启民智的翻译目的。其次,为了满足读者的接受心理,符合晚清小说的叙事传统。一方面,林纾删减西方小说中的非情节因素、压缩原文叙事,实现了对原著语篇的熔裁,符合传统小说情节简洁的叙事规范;另一方面,林纾运用伏笔、照应、插叙、加注等叙事技巧,使译文文脉连贯,文意通畅,实现了传统小说情节曲折的叙事规范。最后,在译文叙事风格的营造上,林纾善于以情韵之笔叙家常之事,反映出林纾为文对真情实意的追求:其一,强化小说中的情感化表达,再现主人公的家庭之乐和旅行之孤;其二,外化人物潜藏的内心情感,将人物内在的悲与喜明晰地表露出来。林纾融情于叙事以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显示出林纾以辞传情造境的精深功力。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海》中林纾的叙事策略来呈现中国古典叙事传统和林纾的叙事思想对林纾翻译的有利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对全面深入研究林纾成功的翻译技巧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其他文献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长久以来人们追求语言的精确性,但语言学家们发现模糊语并不是制造交际障碍的因素,相反它保证了交际地成功进行。广告语言作为语言形式的一种
自沈周曾祖沈良元末入赘相城以后,沈氏家族五代居住于此,世游艺苑,继继不绝。沈周卓越的书画造诣得益于家藏的滋养,同时他亦凭借出众的鉴赏力,成为江南一带书画鉴藏群体的核
 本文以英汉政治语篇(包括口语和书面语体)为语料,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分析了政治语篇中的模糊限制语,旨在归纳政治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语法实现途径,同时发掘其深层的语用理据,由此
安迪·沃霍尔来了。这是他的展览第二次来中国,第一次是上个世纪80年代,当时极少有人知道安迪·沃霍尔这个名字,他的展览在中国也没有引起多少涟漪。时隔多年,如今安迪·沃霍尔在中国当代艺术的眼里,是一个经典与神话。2013年9月底到11月初,这一次安迪·沃霍尔在中央美院的展览,让我们有机会可以对着他的作品慢慢回味。  在未来,人人都能成名15分钟  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1928.8.6
历史上,两岸关系复杂波折,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政治因素,两岸也曾相互隔阂,没有往来。但是,随着《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以及改革开放的深入,两岸逐渐打破隔阂,人员、经贸、文化往来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