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县域城乡聚落的空间分异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6次 | 上传用户:zhl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人地关系的表现核心,城乡聚落空间是县域人口生产和生活等综合功能的承载体,城乡聚落空间的变动能够映射出城乡社会的发展变化历程。城乡聚落空间成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和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对县域城乡聚落空间的形态和功能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县域城乡聚落的空间分异是地域空间受城镇化等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探索县域城乡聚落的空间分异特征,由表象到内在、由简单到复杂构建县域城乡聚落空间分异的分析框架,探究县域城乡聚落空间分异的规律特征及其形成机制,以期弥补现有城市地理学和乡村地理学研究的不足,为深入开展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论文在系统梳理城乡聚落空间的理论支撑基础上,以江苏省为例,开展县域城乡聚落的空间分异及其形成机制的分析与研究。研究内容以“格局一分异一机制一优化”为主线,结合县域尺度的实证分析,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中观,揭示江苏省县域城乡聚落的空间分异及其形成机制,提出城乡聚落空间优化的路径。论文共分为八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论述城乡聚落的空间分异及其形成机制研究的背景、意义,界定研究对象,梳理论文的研究内容和与框架。第二章为国内外城乡聚落空间的相关研究进展。从研究的历史阶段和研究的内容体系两个视角对国内外城镇空间和乡村聚落空间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评述与展望。第三章为城乡聚落空间研究的相关理论。从城乡空间结构、城乡空间组织和城乡空间关系三方面构筑城乡聚落空间分异研究的理论基础。第四章为研究区域及技术路线。主要介绍研究区概况、数据来源和具体研究方法,提出研究的技术路线。第五章为江苏省县域城乡聚落的空间分布格局。从空间集聚特征、空间分布密度和空间分布形态三方面分析江苏省县域城乡聚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将城乡聚落划分为四种空间分布类型。第六章为江苏省县域城乡聚落的空间分异。从规模和形态两方面探索江苏省县域城乡聚落的空间分异规律,综合考虑空间分布、规模和形态三方面指标将县域城乡聚落划分为五种类型。第七章为江苏省县域城乡聚落空间分异的形成机制。在对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驱动力因子,揭示江苏省县域城乡聚落空间分异的形成机制。第八章为江苏省县域城乡聚落空间分异的优化调控。从城乡聚落空间存在的问题出发,基于城乡聚落空间优化的原则,构建城乡聚落空间优化的目标,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第九章为结论与展望。主要对以上研究进行结论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论文的创新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通过研究,本文得到的结论为:(1)县域城乡聚落空间分布格局在空间分布集聚程度、空间分布密度和空间分布形态三方面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县域城镇聚落空间分布呈现从南向北集聚程度上升的特征,聚落密度呈现东南部五个高值中心和北部低值连片格局,空间分布形态呈现苏南地区分布均衡和苏北地区集聚分布并存的特征,城镇聚落空间关联程度呈现从南向北递减的梯度特征。县域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呈现从东向西集聚程度上升的特征,聚落密度呈现东部两个高值中心和西部低值连片格局。县域城乡聚落空间分布呈现从东南向西北集聚程度上升的特征,聚落密度呈现东部高值连片和西北部低值连片格局,空间分布形态呈现环太湖地区均衡分布与沿海地区集聚分布并存的特征,城乡聚落空间关联程度呈现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梯度特征。基于空间分布格局将县域城乡聚落划分为四种类型:以张家港、昆山、常熟为代表的高密度均衡发展型;以如皋、泰兴、扬中为代表的中密度多核心分布型;以海门、姜堰、新沂、建湖等为代表的中密度首位城镇发展型;以沭阳等为代表的向心集中型首位城镇发展型。(2)县域城乡聚落空间分异在规模和形态两方面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县域城镇聚落规模分布呈现南部高值集聚和北部低值连片的分异格局,规模结构呈现三大地区内部等级规模梯度变化特征,聚落形态呈现南-北和东南-西北方向阶梯状分布特征。县域乡村聚落规模分布呈现北部高值集聚和中南部低值连片的分异格局,规模结构呈现自东向西等级规模特征逐渐减弱的态势,聚落形态呈现东-西和东北-西南方向阶梯状分布特征。县域城乡聚落规模分布呈现南北高值集聚和中部低值连片的分异格局,规模结构呈现自北向南和自西向东等级规模特征逐渐增强的态势,聚落形态呈现东-西和东南-西北方向阶梯状分布特征。(3)综合城乡聚落空间分布、规模和形态三方面内容将县域城乡聚落划分为五种类型:高密度大规模城乡一体化发展型、中密度中规模较高水平城乡均衡发展型、高密度小规模首位城镇空间均衡发展型、低密度中规模首位城镇空间非均衡发展型、低密度小规模较低水平城乡均衡发展型。(4)城乡聚落空间分异的动力机制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组成的,包括自然条件的基础性作用、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动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核心驱动、交通发展的支撑和政府的规划调控。综合作用力导致城乡聚落空间分异的形成,不同阶段外部条件所起的作用迥异。(5)江苏省县域城乡聚落存在规模结构不平衡、空间布局不均衡、交通网络结构不均衡等问题,基于系统性原则、空间集聚与空间扩散相统一原则和城乡一体化原则等空间优化原则,制定从城乡整体规划入手,重构城乡聚落体系;遵循城乡共建共享,构建聚落体系空间交通网络;实现城乡要素的统筹发展等空间优化的目标,提出合理有序促进人口向城镇转移、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和完善、加强城乡聚落发展的空间分类指导和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创新等空间优化的路径。
其他文献
验证性体育课堂强调的是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教师可以借助游戏化手段来实践验证性体育教学。验证性教学能够让学生直接体验动作技能的提升,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通过玩中练习
目的提高肿瘤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方法通过对357例肿瘤晚期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有针对性的实施心理护理。结果患者负面情绪得到调整,积极配合治疗,提高了生活及生
阐明了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的基础与关键;城市社区体育是全民健身的重要阵地.两者之间存在互补的辩证关系.
<正>热射病(heat stroke,HS)为中暑的严重类型,指高温、高湿环境导致患者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蓄积,引发中枢等多器官功能受损,临床以高热、无汗、意识障碍三大症状为
在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企业要想在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通过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打造自身的优势以及雄厚的整体实力。创新是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而R&D投入是企业创新成败的决定因素,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可以提高企业设备和工艺的技术水平,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因此,R&D活动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对R&D投资相关
2013年左右我国出现了引起妊娠母猪严重流产和仔猪呼吸系统疾病的新流行毒株,由于该类毒株与美国毒株NADC30高度同源,称之为NADC30-like PRRSV。本文在调查国内规模化猪场PRR
目的观察42℃热疗、顺铂及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注射液联合应用,采用不同的联合用药模式对不同P53基因背景的人结肠癌细胞株的杀伤作用,寻找最好的联合用药模式,并探讨各种
<正>核电行业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国家核电秉承"本质安全,至高无上"的安全理念,致力于最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管理体系,保障核电安全。
目的:探讨miR-200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胃癌MGC-803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检测4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以及121例胃癌组织中miR-200c的表达;运用荧光素报告系统检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社会发展目标,这一时期的体育称作小康体育。本文对小康体育与全民健身、学校体育的关系进行探讨,论述在新形势下全民健身和学校体育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