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成分及道家的经典之作,它以高度凝练的诗性语言阐发了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道德经》在世界上的翻译频率仅次于《圣经》,成为被译介得最多、影响最大的中国典籍。尽管无数的西方学者已经将《道德经》翻译为不同的语言,《道德经》的英译滥觞于1868年伦敦图伯纳出版社出版的湛约翰(John Chalmers,1825-1899)的译本。到目前为止,《道德经》己经产生了160多个英文译本,催生了世界范围内以其为焦点的无数延伸领域的研究。然而,很多翻译研究集中在后期《道德经》译本的研究,忽略了湛约翰首译本的影响和误解了湛约翰译本所反映的思想及文化特色,显然研究《道德经》的湛约翰译本是必要的。本论文将给予湛约翰英译《道德经》一个全面系统的研究分析,本文将采用归纳法,从三个方面研究湛约翰英译本:湛约翰英译本的哲学特色,湛约翰英译本哲学术语的译介,以及湛约翰英译本辩证思想的译介。本文的第一章将在勒弗菲尔的“改写”理论,阿皮亚的“深度翻译”理论及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理论的基础上,从诗学因素,厚重翻译,融合翻译的角度分析湛约翰英译本。分析显示出湛约翰译本一方面反映了原文本的思想精华及诗学特色,另一方面,他试图使用不同的注解方式表达等值的本土化思想。文章的二、三章强调重要的哲学术语的译介:“道”“无”“自然”及“哲学辩证思想”。通过对此类译介的研究分析,可以发现,湛约翰看到了《道德经》的哲学精华,如:形而上的本体论及超越性,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矛盾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依存的辩证关系等。总而言之,尽管湛约翰是基督教传教士,他对《道德经》的译介摆脱了基督教式的牵强附会,并且从哲学,政治,辩证思想的方面入手解析,为研究英译本《道德经》开辟了新的诠释角度,也为后来的《道德经》英译与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