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晋宋之际,玄学的发展达到最繁盛的阶段,出现了玄佛合流的局面。在这个时期里,士人们注重的不再是对于玄虚理论的探讨,而是直接继承了以往玄学理论的成果,应用与现实生活中,并形成了一种价值观。当时的士人与名僧交游,并用玄学思想作为理论基础参悟佛典。对于玄学理论的实践,使得当时的文艺活动出现了很多新的思想,宗炳的《画山水序》就是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的。宗炳本人笃信佛教,同时接受了儒、道、玄等多家思想,并以佛教整合了其他思想。其中对美学有重要影响的,主要是郭象的“独化”哲学和名僧慧远的“神不灭”论。在这两种思想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山水画的创作要唯感是从,并最终说明了山水画的作用在于“畅神”。在中国美学史上,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山水画的审美性问题,标志着山水画的产生。这篇文章中,在论述山水之美的同时,把“形”和“色”可以表达“意”的观点提出来。充分的论述了形式可以具有美的内涵。宗炳认为对自然山水和山水画审美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味象”来实现的,并认为对自然山水的审美是理性和感性的结合,而不是偏于一隅的。这些思想对于中国美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中国的山水画,山水游记,山水诗,园林艺术等都奠定理论基础。本文共分三章。第一章介绍了宗炳生活的时代背景,并对其社会文化生活及思想的变化发展作了简单的描述。力图为宗炳的思想找到史学上根据。从儒学的信仰危机、玄学盛行、玄佛合流的文化现象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二章主要谈宗炳的山水画创作之“感”和郭象哲学“唯感是从”的关系。第三章谈宗炳的“畅神”和慧远“神不灭论”的关系。我们认为宗炳是晋宋之际,倡导把玄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的典范,折射当时社会文化和思想发展的大环境。宗炳以佛教为主整合了儒、道、玄多家思想,并提出了山水画的审美问题,既具有时代的特征又有创新意味。是我们对于中国美学研究的关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