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基于格尔茨的“深描说”对民俗体育活动进行深入解析,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切入点,以“尉村跑鼓车”为研究个案,以“人文空间生产”、“社会空间生产”与“精神空间生产”三部曲对鼓车活动及文化进行全面的架构与组织。将民俗体育文化现象置于象征性意蕴系统中,运用田野调查与分析,借助人类学“深描”理论来解读民俗体育“跑鼓车”活动的形态特征、文化生态、文化变迁、文化传承等因素。期间,笔者对尉村村委、“申遗”责任人、鼓车技艺传承人等进行了走访调研,并将活动“本体”与信仰、制度、生存状态、传承谱系、姻缘等视阈相联系,以此拓展其解释深度和研究广度,进而探寻尉村跑鼓车的传承和发展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尉村跑鼓车是集鼓乐表演与体育竞技为一体,以飞车擂鼓为艺术形式的民俗体育活动,体现了尉村鼓车文化历经2700余年的磨练,从“车辚辚,马萧萧”的战争用具到鼓车文化的精神传承,依其不同意蕴的文化符号借以呈现不同的文化认同和精神依附。(2)尉村跑鼓车与其人文空间中所呈现的自然环境、制度环境、鼓文化历史及传承主体等密切相关。它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生产生活、地方制度、信仰崇拜、传承载体等存在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3)尉村跑鼓车在社会空间中的变迁主要表现在物态文化和社会变迁两个形态方面。尉村跑鼓车的物态文化从传统向现代的历史演变,使得鼓车文化节中的道具出现衍化或消失。尉村跑鼓车的社会变迁形态由战事中鼓舞士气的器具,发展演变为“温饱”环境下业余玩乐的工具,再使之成为青年男女间婚恋诱因的功能性转变。(4)尉村跑鼓车成为其精神空间支柱,主要表现在人文基础、精神支撑及技艺传承三个方面。人文基础表现出人们的集体意识和文化归属心理,解析家族传承、家庭婚姻以及亲属关系是跑鼓车活动的承继纽带和传承群体。同时,活动主体的角色认同和地域文化认同,增强了村落的凝聚力和荣誉感,以促进尉村跑鼓车的延续与发展。在分析尉村跑鼓车的文化生态、社会变迁及传承的基础上,本论文提出了尉村跑鼓车传承与发展的对策。主要内容为:政府宏观指导,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建立与学校相结合的鼓车传承教育模式;鼓车文化与经济联姻,走旅游化发展之路,以扩大其影响广度,推动鼓车经济;传承主体发挥向导作用,积极参与鼓车文化的开展和推广,引导性的开发以鼓车文化为核心的发展措施,使跑鼓车这项民俗体育活动整体呈良性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