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至二十世纪末,朗西埃的美学政治思想已在英美学界快速走红,而朗西埃本人此时的学术研究则越来越多地介入艺术图像领域。本文试图以朗西埃图像论为主题进行研究,指出朗西埃介入图像讨论是他在其核心关切即“可感物的分配”问题上的深入思考和检验。首先,朗西埃一方面以介入的姿态参与时下图像展览的讨论,另一方面他的思考也总是回应着二十世纪末某些特殊的图像理论语境。这些话语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关注图像显象背后的深度,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至二十世纪末,朗西埃的美学政治思想已在英美学界快速走红,而朗西埃本人此时的学术研究则越来越多地介入艺术图像领域。本文试图以朗西埃图像论为主题进行研究,指出朗西埃介入图像讨论是他在其核心关切即“可感物的分配”问题上的深入思考和检验。首先,朗西埃一方面以介入的姿态参与时下图像展览的讨论,另一方面他的思考也总是回应着二十世纪末某些特殊的图像理论语境。这些话语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关注图像显象背后的深度,主要以结构主义话语分析、马克思主义批判传统为支持;另一类是主张回到图像表面,主要由现代主义媒介特性论支持。本文第一章关注朗西埃对这两类图像理论话语的重估,指出他的反思把图像讨论的焦点转向感知的分配模式框架后,用“图像体制”取代“图像”成为其图像研究的维度。其次,朗西埃的图像讨论既实践了他一贯的理论方法即“以歧感观念为方法”,也在对图像领域具体问题的讨论中丰富了此前提出的几个关键概念。本文第二章主要说明朗西埃如何用他政治美学中提出的“审美体制”与“再现体制”介入图像讨论,从而为围绕图像“表面/深度”形成的争议提供了历史维度;并指出在将“表面”范畴定位为感知分配的空间后,这种思考模式塑造了朗西埃对图像价值尺度的重估,他提出的“句子-图像”“形象变异”概念力图导向一种用“歧感”理解现代图像尺度的可能,而这也回应着现代性话语对图像秩序和语图关系的判断。最后,朗西埃在图像领域对感知分配模式的探究,最终落脚点仍然是在重申主体能力的平等。本文第三章力图指出朗西埃对图像表面的感知再分配的期待与他对“观众”形象的重塑是一致的。只有理解了朗西埃对观看者被动性预设的反思,以及对观看图像中情感与理解力的关系的重塑,我们才能理解朗西埃把图像表面视为展现歧感的空间这一期待如何是可能且重要的。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渐成熟,中国税务逐渐迈入“互联网+”时代,纳税服务则是成为了税收征收管理过程中的关键一环。在我国建设网络强国和优化营商环境的背景下,探索新型纳税服务模式是必要趋势。通过分析纳税服务所面临的大环境、广安市税务局纳税服务目前的困境和移动办税对广安市税务局纳税服务的提升作用,得知广安市建设移动办税是提升纳税服务工作的重要途径。在分析广安市税务局移动办税纳税服务的建设情况和成效之后,本文发
一座城市,一个城区如何发展,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才能令更多的老百姓满意?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政府管理理念的不断提高,许多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政府都在为之努力达成。而对于旧城改造则是一个最为典型的代表。重庆市渝中区旧城区部分改造工程自2007年大力度改建以来,获得了令人满意的丰硕成果(如重庆新地标---新天地的落成)。但在旧城改造过程中所显露出来的某些问题,本文从再开发、修复、保护等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对国家应急体系和应急能力提出严峻挑战。互联网、全媒体时代,重大突发疫情中网络谣言依托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肆意蔓延,传播另类的“病毒”,造成民众焦虑恐慌,如若处理不当,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干扰疫情防控,冲击政府公信力。如何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中发挥各地方政府的管理作用、降低网络舆情对社会治理不良影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是各级政府共同关注的话题,也是提高各
电能是当今社会公认的必需品,是人民生活和企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存在。电力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电网企业作为电力产业中承担运输和销售电能这一重要环节的企业,因其网络性、垄断性而备受社会关注。2015年,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启动,输配电价改革作为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关键任务,其实施的程度与效果深度影响着我国电力产业的长期发展和电力市场的持续稳定。5年来,我国输配电价改革取得了瞩目成效,在
在朗西埃对文学的讨论中,“哑言”(mute speech)始终被放在一个关键的位置。以哑言为视点,朗西埃重新审视自浪漫主义以来两个世纪的文学史,并将之定义为“沉默的言语”的历史。首先,这一定义体现了朗西埃文学发展的矛盾观,也即,文学在物质性的语言和精神性的理念这两极之间不断游离和重建,文学史在调和矛盾的过程中表现出共可能性;其次,朗西埃借由哑言的文学观念,试图重建一个从康德、谢林、施莱格尔到黑格尔
物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不动产登记是保证物权实现的基本方式。我国不动产统一登记实施以后,行政成本降低,登记更加便捷,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了更好的保护,极大地提高了自然资源部门的行政效率。然而,由于实施时间不长,受现代信息技术、人员管理、部门间权责划分不明等影响,出现了些许的问题,不动产登记受理环节也因为认知的偏差,以及部门间信息孤岛效应等,出现了很多矛盾。近年来,党和国家极其重视解决群众“
朱谦之在五四时期,提出了一套以“情”为宇宙本体的唯情论。他的唯情论分为以世界本体为虚无与以世界本体为实有两个时期,并以后一时期为主。在后一时期的唯情论中,存在着一个散落在各种表述中的美学理论,它以唯情论为依托,附着于总体唯情论的基本框架之中,可以被称为“唯情美学”。朱谦之“唯情美学”的生成,依托于经验与理论两条路径。就经验路径而言,他的后期唯情论与唯情美学皆产生于虚无主义带来的人生观危机。这使得他
本文围绕法国技术哲学家保罗·维利里奥对速度美学的论述,探讨其以速度为核心的美学观念的形成脉络与基本立场。由于深受柏格森、胡塞尔与梅洛-庞蒂等人的影响,维利里奥创造性地采用现象学视角去审视当代社会中的技术景观,并将物理学属性的速度概念转化为一种隐喻装置,使其进入美学的领地。他认为速度作为一种再现元素,从根源上重塑了经验世界的可感法则,从而明确了其在美学经验中的主导地位。本文从速度对时空关系的结构方式
工业靠品牌,城市靠品位。城市管理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城市环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一个城市的“脸面”,是展示社会文明程度的一扇“窗口”,是城市对外形象的一张“名片”。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断完善和发展城市管理的综合行政执法形式,建立良好的城市管理秩序尤为重要。但我们也发现,执法手段粗放、执法效率不高、部门协同尚未形成、社会参与度较低、群众满意度不高等城市管理突出问题对政府的有效管理和社会公信力
罗兰·巴特(1915年-1980年)横跨法国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思潮,是法国当代思想界一位极富变化的理论家、批评家。本文将巴特的思想生涯分为三个阶段,研究其各个阶段文学(文化)批评中的历史维度。首先,巴特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接受索绪尔语言学的影响,将作为形式科学的符号学与作为历史科学的意识形态结合,提出颇具独创性的“神话”概念,建立结构主义神话学,将形式引入历史批评。接着,从20世纪60年代中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