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国温室气体排放量迅速增加,导致了严重的全球性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空气污染、人类健康等问题接踵而至。研究证明气候变化对多种疾病存在影响。目前,气象因素与大气污染对人群健康效应的影响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阐述了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s,DLNM)的基本理论,并使用该模型探讨内蒙古地区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与布鲁氏菌病这两类传染病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疾病的影响因素。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应用研究:第一,探讨不同气象因素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HFMD发病之间的非线性与滞后关系,同时分析气象因素对HFMD发病的影响是否存在性别差异,为相似气候地区HFMD的科学防控工作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利用泊松广义线性模型结合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了2009-2017年5-9月(暖季)呼和浩特市HFMD日发病数与同期主要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日平均温度、日照时数、日极大风速与日相对湿度对HFMD的发病存在不同模式的影响且日照时数和极大风速对不同性别HFMD发病的影响显著。第二,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2005-2018年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如时间分布、空间分布、职业分布、年龄分布等。选择重点疫区(锡林郭勒盟)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了气象因素对布鲁氏菌病的发病影响,探讨了发病规律。结果表明,2005-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布鲁氏菌病总发病数为169469,平均发病率为48.90/10万;中东部流行严重,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分布在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兴安盟和呼伦贝尔市;春夏为发病高峰期,主要集中在3-8月份,有明显季节特征;年龄主要分布在30-60岁之间,职业以农、牧民为主;月平均温度、月平均风速与月平均降水量与布病的发病显著相关,并存在不同模式的滞后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