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和语言紧密相连。关于这两个维度之间的研究是对人类行为的重要理解。“请求”指提出要求,希望得到满足,在人际交流与公共交际中起到重要作用。有关请求言语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言语行为理论、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对于国家政治请求的共性和差异以及对其影响的社会文化因素有待加以深入探索。本研究基于中美外交部新闻发布会(2015年-2018年)中政治请求言语行为为真实语料,将语用学理论与语料库分析手段相结合,通过对近四年的中美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请求言语行为进行量化统计和对比分析,探究中美政治请求言语行为策略的使用异同、中美政治请求言语行为的行为人参与角色、修饰语的使用差异以及探析造成上述中美政治请求言语行为异同的社会文化动因。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中美政治请求言语行为在策略、视角、修饰语选择上均有相似点和显著性差异。(1)针对请求策略的对比分析揭示了中美政治请求策略相同点均是首选需求策略。且两国对语气导出型和规约性间接策略使用频率都不高。美国政治语境下采用的请求策略更为均匀,动词策略和义务策略使用频率相差不大,但是中国的政治语境下请求策略却集中在需求策略和动词策略上。分析请求策略的高频关键词,得出中文政治请求策略的关键词集中在“希望”和“愿”的使用上,而美国请求策略的词汇比较丰富。(2)中美政治请求言语行为的说话人导向的请求视角的选择上,中美两国的说话人导向的请求视角均首选“我们”。同时中方也比较喜欢使用“中方类”说话人导向的请求视角,而美国更倾向于采用“I”作为说话人导向的请求视角,且两者差异性明显,美国几乎不用国名相关的名词作说话人导向的请求视角提出请求,中国几乎不用“我”说话人导向的请求视角提出请求。(3)中美政治请求言语行为中外部修饰语的使用上,中国发言人使用外部修饰语的频率高于美国发言人,中国发言人倾向于将外部修饰语放在中心词前面,美国发言人倾向于将外部修饰词放在中心词之后,中美均首选提供理由的外部修饰语以此提出请求且使用频率占比极高。(4)造成上述中美政治请求言语行为差异的原因因素包括国家立场、文化差异以及两国语言差异。本研究为中美请求言语行为的对比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助于了解中美政治话语特征。基于语料库为该领域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有利于丰富和完善相应的理论,并推动了语用学的进一步研究。此外,对于深化两国各领域互利友好合作,促进互联互通,实现共同发展、互利共赢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