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fw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理层收购作为一种企业重组方式,正在我国兴起。方大、美的、宇通等企业陆续进行了管理层收购,同时,私营企业、中小企业的管理层收购也潜流涌动,以至于业内人士预测2003年为“MBO年”。实践之树常青,理论总是灰色的,管理层收购实践带来了一系列理论问题:管理层收购怎样从企业并购中产生?MBO在我国是否可行?我国管理层收购的现状如何?有哪些问题?怎样规范?等等,本论文试图回答上述问题。按照逻辑顺序,本文分为五章:第1章:管理层收购是企业并购形式演进的结果。本章按照企业并购——杠杆收购——管理层收购的演化过程来分析管理层收购的产生。第2章:对管理层收购的一般性研究。本章首先对管理层收购进行理论解释, 既而分析管理层收购的意义及在我国的可行性。第3章:管理层收购的参与者通常包括管理层、目标公司、战略投资者、贷款人、中介机构,本章分析了参与各方在管理层收购中的作用及应具备的特征。第4章:管理层收购的操作方式及程序。首先分析收购资产、收购股票、综合证券收购等管理层收购的方式;然后分析管理层收购中融资、收购、整合等环节,重点对融资问题进行了分析。第5章:本章先通过几个案例分析我国管理层收购的特点,然后重点讨论了我国MBO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本文的观点。本文的创新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管理层收购源于西方,能否洋为中用是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对我国管理层收购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第二,在分析管理层收购的目标公司时,通过一个简单的模型,对沪深市场中的A股上市公司进行筛选,得出较适合进行管理层收购的企业;第三,对于管理层收购定价时是否考虑管理层历史贡献的问题,争论较多。本文认为我国目前处于过渡时期,对于为企业做出巨大贡献又未得到合理报酬的管理者,在MBO定价时应适当考虑其历史贡献
其他文献
最近的一两年中,险资举牌,特别是宝能万科之间惊心动魄的股权之争,引发了大家对派系这一现象的极大关注。而“宝万之争”也敲响了监管层的警钟,更是引得银监会和证监会纷纷对其进
在我国金融市场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开放式基金产品正吸引着越来越多投资者的目光,截至2015年2月11日,我国上市交易的开放式基金已达1985支。但是,由于我国金融市场机制还不健全,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其发展却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信贷配给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为了评估信贷配给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本文
该文首先介绍了对冲基金的起源、发展和目前的市场规模,并且比较详细地分析了对冲基金的特点和主要操作手段;然后研究了泰国、香港、马来西亚和南非这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跨国公司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量日增,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更是为跨国公司在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外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