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字载体,涉及文学、艺术、哲学、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内容。古代社会教育的目的是为培养官僚阶级服务的,因此,古诗文是古代教育的全部内容。近代以来,教育目的发生了改变,为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方面人才。而语文教育则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个体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但是,关于中小学生是否应该学古诗文、学多少,却一直争论不休。
自2001年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后简称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课程改革实行“一纲多本”的政策,以课程标准为总目标,让各地根据自身情况编制合适的教材,实现教材选编与使用的多样化。本文旨在探讨初中古诗文的选文标准与编排原则,为各版教材的编写或修订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数据与建议。
本文首先确立了古诗文的教学价值,即文化价值、教育价值、艺术价值与发展思维的价值,只有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一定量的古诗文,才能有效地促进初中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其次,从初中生的思维发展特点的角度重新解读新课标并确定初中古诗文的教学目标。第三,分别从纵向与横向两个维度进行对比分析,以全面了解我国各个时期的语文教材。通过对各时期教材编制的标准与思路分析发现各版教材的得失,为古诗文教材的科学选编提供可靠的依据。主要包括对1993版教材的具体分析;对新课标人教版、语文版、苏教版教材古诗文部分的分项比较。新课标三版教材的比较分为,数量统计、主题分类、各版教材特色、代表作家作品、综合性学习、各版教材编排特点等几个方面的比较。
基于上述研究,与前人的归纳总结,从五个方面确定古诗文的选文标准: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启发性与时代性。根据布鲁纳的结构结构课程观与历版教材编制的经验,总结古诗文编排应当遵循的四个原则:知识系统——螺旋上升式;文白关系处理——教材的分编与混编;教材的呈现方式——单元主题;知识的衔接——中小学语文教育一贯制。上述原则的在整个语文教材的选编(现代文)部分是比较清晰的,但具体落实到古诗文部分就有很多问题被忽略了,因此,尤其应当引起教材编制者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