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6%羟乙基淀粉130/0.4与聚明胶肽对肺组织的炎性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及呼吸功能的影响,为肺癌切除术患者术中容量治疗寻求更加优化的胶体液。方法:择期行右肺上叶切除术患者20例,年龄4574岁, ASAⅡ级,心功能未见明显异常,无内分泌及免疫性疾病,无放疗、化疗和激素等免疫功能抑制药应用史。插双腔管过程中,因个体差异或体位问题导致管口定位不良,术中病人单肺通气时通气不好,血氧饱和度无法维持在90%以上者,排除试验。为保证试验条件的一致性,选择由同组手术医生实施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6%羟乙基淀粉130/0.4组(A组)和聚明胶肽组(B组)。所有病人均不使用术前药。患者入室后常规监测心电图(ECG)、心率(HR)及脉搏氧(SpO2),建立上肢静脉通路,行桡动脉有创动脉压监测。注射芬太尼4μg/kg、异丙酚2mg/kg和罗库溴铵0.6mg/kg行麻醉诱导,插入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经纤维支气管镜定位后,接Excell 210型麻醉机(Datex-Ohmeda公司,美国)行机械通气,设定通气参数:潮气量8ml/kg,通气频率12次/分,吸呼比1?1.5,氧流量1.5L/min。经右侧颈内静脉行中心静脉穿刺并测压,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深度(L)的计算公式为:L=H/10 (其中H为身高,L、H单位为cm)并结合术前X胸片进行调整。各项操作完毕,血流动力学平稳5min后,以0.67 ml·kg-1·min-1的速率静脉输注胶体液,输注量为10ml/kg。开胸后,行单肺通气,潮气量8ml/kg,吸呼比1?1.5,气道峰压<35cmH2O,术中通过调节呼吸频率,使PETCO2维持在3545mmHg。胸内操作结束后均行双肺通气。麻醉维持应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深度BIS 4045,间断静脉注射顺阿曲库按0.5 mg/kg维持肌松。术中失血量用等量胶体液补充,其余用晶体液乳酸林格液补充,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MAP、HR变化幅度小于基础值的30%,尿量大于0.5 ml·kg-1·min-1,CVP维持在512cmH2O。记录单肺通气时间、术中晶体量及胶体量。于麻醉诱导平稳后(T0),单肺通气0.5h(T1)、单肺通气1h(T2)、双肺通气0.5h(T3)时取桡动脉(肺静脉)血及中心静脉(肺动脉)血各3ml,加入含有促凝剂的生化试管中,尽快分离血清,-70℃保存待测。动静脉血同时测定血清IL-6,IL-8,IL-10,SOD及MDA。桡动脉血加测SP-A。同时记录各时点吸入氧浓度FiO2,测定各时点血气,记录PaCO2、PaO2及Hct。并计算肺氧和指数(OI)及呼吸指数(RI)。结果:1一般情况: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时间、胶体液量、晶体液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均未输血。2检测指标:T0时,两组肺组织IL-6净释出量(IL-6n)、IL-8净释出量(IL-8n)、肺组织IL-10净释出量(IL-10n)、肺组织SOD净消耗量(SODn)、肺组织MDA净生成量(MDAn)、呼吸指数(RI)及氧和指数(O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IL-6n、IL-8n、IL-10n、SODn、MDAn及SP-A升高, A组IL-10n升高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B组IL-6n、IL-8n、SODn、MDAn及SP-A升高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T1-2时呼吸指数(RI)升高,氧和指数(OI)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羟乙基淀粉130/0.4较聚明胶肽能更好的降低肺脏炎性细胞因子IL-6和IL-8的净释放量、SOD的净消耗量、MDA的净生成量及SP-A的释放量,提高IL-10的净释放量,缓解右肺上叶切除术患者肺脏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但对氧和指数及呼吸指数影响无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