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九)》)设立虚假诉讼罪后,司法实践中对本罪犯罪形态的认定没有相对统一的标准,相似的行为存在轻重不同的刑罚。这既是对法律面前皆平等理念的破坏,也严重损害了司法公信力。虚假诉讼罪既遂需要本罪犯罪构成要件要素充分实现。通过对判决书和刑法理论的梳理发现,对犯罪构成要素是否充分实现的认定有重大影响的核心问题是本罪既遂是否需要出现犯罪结果?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九)》)设立虚假诉讼罪后,司法实践中对本罪犯罪形态的认定没有相对统一的标准,相似的行为存在轻重不同的刑罚。这既是对法律面前皆平等理念的破坏,也严重损害了司法公信力。虚假诉讼罪既遂需要本罪犯罪构成要件要素充分实现。通过对判决书和刑法理论的梳理发现,对犯罪构成要素是否充分实现的认定有重大影响的核心问题是本罪既遂是否需要出现犯罪结果?对于这一问题的不同的回答,从根本上影响了虚假诉讼罪既遂标准的具体确定。持虚假诉讼罪的既遂不需要发生犯罪结果的观点认为虚假诉讼本就不应该存在,只要提起虚假的民事诉讼,在成立本罪时即为既遂。将犯罪结果作为虚假诉讼罪既遂的标准从而提出本罪既遂要兼具实施提起虚假民事诉讼的不法行为和出现法定的犯罪结果,并且将法定犯罪结果是否出现作为区分犯罪形态的依据。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出于考虑虚假诉讼罪存在不同的行为模式,因此单一适用犯罪结果不必或犯罪结果必要的理论均不能对本罪既遂的认定进行合理概括。虚假诉讼罪的既遂认定应当是兼具犯罪结果不必说和犯罪结果必要说的:就对司法秩序造成侵害的虚假诉讼罪的既遂来说,它应当适用犯罪结果不必说;就对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的侵害而言,虚假诉讼罪的既遂应当适用犯罪结果必要说。本文认为,犯罪结果不要说的观点不利于鼓励放弃犯罪,导致刑法打击力度过大;而依据行为模式具体判断的观点会导致本罪犯罪形态认定的矛盾,所以均不适宜作为本罪既遂认定的标准。犯罪结果必要说符合本罪的法条规定,与司法解释相契合。因此,认定虚假诉讼罪的既遂应当出现犯罪结果。虚假诉讼罪的犯罪结果是什么?在回答了是否需要犯罪结果之后,这一问题对虚假诉讼既遂的具体判断产生直接影响。刑法理论层面,关于这一问题的争议有四种主流观点:虚假诉讼罪的犯罪结果仅为“妨害司法秩序”、犯罪结果仅为“严重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犯罪结果为以上两者均有、犯罪结果为以上两者任一。对四种观点进行梳理和评析,本文认为将司法秩序作为影响本罪既遂唯一的犯罪结果是合理的。司法秩序是非物质性的犯罪结果,因为虚假诉讼罪仅适用在民事诉讼中,所以在本罪中对于司法秩序的妨害可以依托民事诉讼程序进行测量。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具体认定妨害司法秩序这一犯罪结果是否发生?通过判决书可以看出司法实践中对本罪既遂认定有不同的标准,提起诉讼说不区分对司法造成损害的程度,机械化的将提起虚假诉讼的行为同妨害司法秩序画上等号是不合理的;法院受理说会导致本罪既遂认定过于靠前,不利于鼓励放弃犯罪;开庭审理说的所适用的行为模式过于单一;财产控制说不仅对犯罪结果的认定存在偏差,也未全面涵盖“他人合法权益”的范围;错误判决说导致既遂的成立过于滞后,不利于打击虚假诉讼行为。由于民事诉讼程序在司法实践中有多种多样的具体体现,本文提出了实质司法资源投入说这一相对抽象的标准,将司法过程中消耗的司法资源区分为实质性司法资源和辅助性司法资源,以实质性司法资源的投入作为本罪既遂的标准。并且在常见的诉讼环节明确实质性司法资源投入的具体节点,既便于在司法实践中适用,又利于在不常见的诉讼流程中对抽象标准进行解释。
其他文献
贸易成本是国际贸易中相对优势的重要来源,直接影响贸易行为的发生与否。作为贸易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税与运输成本是学术界重要研究课题,但鲜有文献从贸易成本结构角度展开研究。关税与运输成本在影响市场运行效率方面存在重要差异。运输成本自然构成国际贸易相对价格,不存在价格扭曲造成的效率损失问题。关税则不同,一方面,关税通过提高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产品成本降低价格-成本差,并转移企业超额利润以增加社会福利;另一
实行增值税专用发票制度是增值税改革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在保持了税负完整的同时,也因其功能的特殊性而滋生了大量相关犯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之所以能够与发票犯罪联系起来,主要归结于增值税专用发票具有抵扣税款的特殊功能,当增值税专用发票被虚开,受票方则获取了可抵扣销项税额的虚假进项税额,在税务机关不知情的情况下国家对此笔进项税额并无征收的权力,受票方反而可以以虚假进项税额抵扣应缴纳的销项税额,从而造成国家
作为我国着重打击的严重毒品犯罪之一,运输毒品罪长期坚持“严打”的刑事政策,但并未能取得良好效果,反而导致其司法适用过程出现了新的问题,成为我国毒品犯罪又一个治理难点。为应对该难题,本文从运输毒品罪司法适用中现存的问题出发,分析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而后围绕问题和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本文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提出问题,简单描述运输毒品罪的司法适用现状,并从中抽象和归纳出其司法适用过程中存在的兜
使用盗窃行为作为日常生活生产中常见多发的侵财行为,但随着其违法行为的扩展,行为对象的范围不断扩大,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增加,部分行为具有了可罚性,因而引起了对使用盗窃可罚性及可罚范围的争论。但我国刑法司法解释处罚范围过于狭窄,使用盗窃行为的刑法规制引发了理论争议以及陷入了司法适用困境。因此,本文首先厘清使用盗窃的内涵,在肯定使用盗窃的可罚性的基础上,考察我国司法实务关于使用盗窃的典型案例以及认定现状,
租车质押借款类案件在当下司法实践中并不罕见,但实务中就此类案件的处理出现同案不同判现象,学界对于此类行为的刑事司法认定问题研究也尚未形成相对一致的意见。本文第一章厘清租车质押借款行为的概念与样态,并通过考察典型案例梳理出此类行为的司法认定争议;第二章、第三章以租赁车辆是否使用真实身份信息为依据,分别对以虚假信息租车质押借款行为和以真实信息租车质押借款行为的刑法定性展开研究;第四章讨论与定性密切关联
监督过失犯罪是一种基于职权地位、为行为主体赋予特殊注意义务,即监督管理义务的过失犯罪类型。其不仅包括对人的监督过失,也包括对物的管理过失。监督过失犯罪实行行为的定型,指的是监督者实施的行为根据其自身的性质能否被特定化的问题。没有行为则没有犯罪,实行行为是成立监督过失犯罪的必备条件。因此,在监督过失犯罪的认定中,实行行为的定型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监督过失犯罪实行行为的定型不仅能够发挥刑法作为行为规范的
在司法过程中,罚金刑适用越来越广泛,但判决生效后的罚金刑却常常难以得到执行,经过逐年积累,罚金刑的适用与执行之间正在形成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在判决普遍难以执行的大背景下,罚金刑的执行面临着雪上加霜的窘境,罚金刑制度正在适用率与实执率的现实背离中逐渐沦为没有威慑力的一纸空文。一方面,随着罚金刑的扩张立法和“扩张罚金刑,相对应减少自由刑”刑事政策思维在司法中的应用,罚金刑的适用率和适用金额持续上升;另
目前,我国机动车保险保费收入逐年增长,截至2020年,机动车保险保费收入达到8244.75亿元。飞速增长的机动车保险市场成为了滋生机动车保险诈骗犯罪的土壤。我国机动车保险诈骗犯罪呈现快速上升的态势,大量的车险诈骗犯罪制约了保险行业的发展,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于侦查学,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归纳总结法,深入分析我国当前机动车保险诈骗犯罪案件的原因和现状;剖析机动车保险诈骗犯罪的各
高频交易是一种根据相应算法,分析市场信号,通过计算机技术,以毫秒甚至微妙为时间计算单位,自动且超高速地生成、执行和取消订单,从中获取利润的金融市场交易方式。高频交易技术是一种中立化技术。相关研究表明,高频交易技术对增加市场流动性有积极意义。但是,高频交易的危害性也不容忽视。滥用高频交易技术会扰乱金融市场秩序,甚至可以操纵金融市场。2020年《刑法修正案(十一)》在传统的三种操纵市场行为类型基础上增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单位,但家庭暴力却是本该温馨的家庭氛围中的不和谐音符。家庭暴力严重侵犯人权,危害社会稳定,家庭暴力犯罪案件在国际社会上也曾引起广泛关注。2015年12月27日,我国通过了《反家庭暴力法》,尽管《反家庭暴力法》在颁布后卓有成效,但仍然存在着家庭暴力犯罪取证困难的现实问题,取证难也就意味着有关家庭暴力的诉讼难以继续,进而许多家庭暴力的受害者的合法权益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救济,本该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