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块体形态的聚合氮化碳常常因层间无序堆垛、微观形貌杂乱等因素削弱了其本征二维平面的结构优势,使之在比表面积、可见光响应范围、载流子复合、结晶性等方面表现较差,进而阻碍了其光催化领域的应用。化学发泡法是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污染极小的规模化合成方法,可通过调节反应参数得到高比表面积、薄层形貌的聚合氮化碳。尽管一些文献已报道了化学发泡法用于制备聚合氮化碳,但所得二维薄片的均匀性差、完整度低。本论文以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块体形态的聚合氮化碳常常因层间无序堆垛、微观形貌杂乱等因素削弱了其本征二维平面的结构优势,使之在比表面积、可见光响应范围、载流子复合、结晶性等方面表现较差,进而阻碍了其光催化领域的应用。化学发泡法是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污染极小的规模化合成方法,可通过调节反应参数得到高比表面积、薄层形貌的聚合氮化碳。尽管一些文献已报道了化学发泡法用于制备聚合氮化碳,但所得二维薄片的均匀性差、完整度低。本论文以薄层结构优化为导向,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化学发泡法制备聚合氮化碳中,前驱体种类、发泡剂投料比、升温速率、最高加热温度、高温时长、氩气气流速度以及坩埚封盖对所得样品形貌的影响,得到了~100μm范围、孔径~1μm的均匀薄层孔结构以及~10μm宽、~20μm长的完整薄层片结构的可控制备路线。反应条件优化后,这些薄层聚合氮化碳的比表面积可提高到169 m~2 g-1,具有蓝紫光段的本征吸收和黄绿光段的拖尾吸收。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表征手段显示,薄层聚合氮化碳与直接热缩聚的聚合氮化碳在物相结构、表面分子结构上较为相似,但元素组成上差异较大,且含有后者不具有的含碳基团。此外,为论证其光催化应用的可行性,对薄层聚合氮化碳进行了水分解产氢、二氧化碳还原以及光电催化水分解的性能测试。结果显示,薄层聚合氮化碳具有优异的水分解产氢性能:在5 wt.%Pt担载、0.02 mol三乙醇胺作牺牲剂、300 W氙灯全光谱照射的条件下,仅50 mg即可在4小时内产氢超过1200μmol,这一性能处于本征聚合氮化碳的前列。其次,在二氧化碳还原上表现出良好的一氧化碳选择性和高产生速率:不加助催化剂和牺牲剂,50 mg样品在300 W氙灯(λ>420nm)照射下的一氧化碳平均产生速率可达0.64μmol h-1。最后,使用光电流测试论证了薄层聚合氮化碳的光电催化性能,在0.1 mol/L的KCl溶液、-0.4 V(vs.Ag/Ag Cl)的偏压下,光电流达到3μA cm-2。
其他文献
平衡零差探测器是测量量子信息的重要技术手段,符合计数器则是测量若干个光子在时间尺度上发生符合事件的统计计数装置,这两个装置已被广泛应用于量子密钥分发,量子态层析和量子隐形传输等研究领域。如何提高这两个探测装置的性能指标,拓展其应用功能是量子光学领域中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设计并研制出一款超灵敏脉冲型时域平衡零差探测器和一款高速人机交互式符合计数器,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探测原理分析,器件选型,硬件电路开发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升,医疗设备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在此条件下,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医疗设备也不断研发投入使用,其中及时诊断设备(POCT)尤为突出。与传统体检中心的大型检测仪器相比,及时诊断设备具有便携化,检测速度快,设备环境及操作人员要求低的特点,在核酸检测、蛋白质检测、免疫分析和食品安全等领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研发意义。所以本文主要是基于离心微流控平台搭建了离心微流控光检测系统,通过设计样品流程
光频域反射计(optical frequency domain reflectometry,OFDR)具有高空间分辨率、高传感精度、高灵敏度的优点,在光纤链路检测、应变及形状传感、温度传感、振动传感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但OFDR应用于应变传感时,受到光源非线性扫频效应、大应变下距离域错位等问题的制约,限制了OFDR技术更为普遍的应用。本文从OFDR应变传感原理入手,提出补偿光源扫频非线性和提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带领学生体会孟子"性善论"的思想内涵,同时进行《孟子·公孙丑上》相关文章拓展研习,以达到以点带面的学习效果,使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之根有初步了解,进而激发学生阅读传统文化经典的兴趣,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新概念武器电磁轨道炮经过原理、试验研究阶段,现在逐步向战略应用方向发展。作为电磁轨道炮的主要部件,轻质、高效的身管设计和制造成为研究该技术领域的关键。身管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磁轨道炮作战效率,而电磁轨道炮身管瞬态应变、温度场分布等参数不仅是身管强度设计,寿命分析和轻量化设计的基础,而且也是设计人员比较关心的热点问题。本文首次利用基于飞秒红外激光直写的光纤布拉格光栅(fiber Bragg gra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生物学等相关学科已经把操控分子级别的生物样品作为研究重点,例如改造染色体、体外受精等,一般的操控方式的精度达不到要求,出现了更为先进的微流控技术。其中,利用光学力的方式来操控粒子的微流控技术被称为光镊。传统远场光镊通过一束高度汇聚的激光来操控一个或几个粒子,由于其存在衍射极限,无法操控尺寸小于微米的粒子。近场光镊通过倏逝场的剧烈梯度变化,可以一次处理大量纳米级别的粒子,且其
DNA纳米结构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易于化学修饰性等特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器,进行体内小分子、核酸等物质的检测,以实现对于疾病的监控。目前此类传感器主要分为分子信标与纳米镊子两类。但分子信标与纳米镊子均易被体内的酶降解,产生错误信号,限制了其在体内的应用。DNA纳米结构具有形状多样性、可寻址性等特点,可以引导纳米粒子进行定向排列,从而得到具有独特光学性质的复合体系。此复合体系不仅具有纳米粒子的
钠离子电池因为其丰富的钠储量以及和锂相似的物理化学特性,成为了在固定式储能应用领域代替锂离子电池的热门研究方向。目前,已开发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包括层状氧化物、隧道型氧化物、普鲁士蓝类似物和聚阴离子盐。其中,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由于能量密度高,制备简单等优势,成为了科学家的热门研究对象。但是,当层状氧化物作为正极材料,充电到高截止电压时存在负面的相变行为和不可逆的容量衰减问题。对于本文主要探讨的铬基
纳米生物传感器展现出高灵敏度、高选择性、低成本、小体积、快速可靠等优异的性能,在疾病诊断、食品分析和环境监测等诸多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获得高灵敏的生物传感器,本文基于纳米材料的催化性能设计信号放大策略,构建了灵敏的微流控生物传感器和荧光细菌计数生物传感器。通过可视化微流控芯片和荧光细菌展示的方式简便、快速、直观地读取检测信号,有效地提高了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本文旨在开发简单高效的生物传
目的:肺癌在全国甚至全球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居首位,针对肺癌的相关治疗一直在不断发展,靶向治疗热度未退,免疫治疗更是开启了肺癌治疗的新篇章。2018年6月,免疫治疗领域的两大巨星——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在我国相继获批,正式开启了我国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时代。本研究旨在了解免疫治疗药物在中国上市1年后江苏省肺癌患者免疫治疗的真实世界,总结治疗现状中的优势和不足,以期指导和推进肺癌免疫治疗的临床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