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收入流动性是收入分配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多侧重于从静态角度分析某一时点上的收入分布状况,但是这种研究对于一些问题往往给予不了很好的解释,例如,在某些国家和地区的单年度基尼系数很高,同时并没有出现预期的由于高收入不平等程度而造成的社会动荡或是社会不稳定现象,但简单将其归因于各国文化背景与阶层结构的不同,并不能从根本上解释这一悖论,为此,国际上对收入分配的考察已经从原来关注静态意义上的基尼系数转向研究收入跨期间的动态变化,即对收入流动性(income mobility)的研究,侧重于研究同一个人或同一组人不同时期的收入在同一群体收入分配中位置的变化(Fields,2005),这就形成了对收入流动性问题的研究。
在我国,对于收入流动性问题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本文的研究思路如下:在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流动性现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影响收入流动性的内在机制,分析经济增长、人力资本、劳动力市场结构、社会资本等因素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并且对于收入流动性是否在长期中有效缓解收入不平等以及缓解的程度进行分析。最后,本文在对影响收入流动性内在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全文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介绍收入流动性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基础,鉴于收入流动性本身具有多维度定义,而针对不同的定义,学者们也分别建立了不同的测度收入流动性水平的方法,在本章中我们首先对收入流动性的多重含义及不同含义下对应的测度方式进行梳理;此外,本章对于高的收入流动性水平有利于缓解长期中收入不平等的机制进行了分析。
第二章是对不同国家收入流动性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本章主要通过对收入流动性理论及其国际经验比较分析,以得到有利于改善我国收入流动性状况的结论和启示。
第三章是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流动性格局的分析。首先利用由美国北卡罗来那大学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联合执行的呻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Survey,简称CHNS)所建立的1991年、1993年、1997年、2000年、2004年和2006年六年的渊查数据,分别采用相关系数、相对收入流动指标和绝对收入流动指标对我国城镇居民自20世纪90年代的收入流动性格局进行了较为系统地测度,并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的收入流动性情况进行横向比较,目的是更清晰地认识到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流动性存在的问题。鉴于我国在改革过程中实施“区域差异改革”策略,导致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存在差异,因此我们还区分东中西部进行收入流动性分析。
第四章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流动性动因分析,本章中我们首先引入Atkinson(1992)建立的收入动态统计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得到影响收入流动性的因素关键包括两部分——即期收入水平和收入的增长率。其次,利用多项logit模型对影响我国收入流动性的因素,包括人力资本、劳动力市场结构、社会资本和初始收入位置等因素对收入流动性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将采取两组数据进行分析,首先控制年份变量,分析收入流动总体变动趋势;其次,将区分1991-1993年、1993—1997年、1997-2000年、2000-2004年和2004-2006年这五个时期,分别进行回归,目的是得到影响我国收入流动性因素的变动趋势。
第五章是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流动性对长期收入不平等影响的分析。本节中我们首先利用基尼系数、相对均值偏离、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对我国城镇居民年度收入不平等和长期收入不平等程度进行测度。通过分析可以看到,长期中收入不平等程度在不同情况下都表现出下降趋势,这一现象说明在考虑到收入流动性的情况下,中国城镇居民的长期收入不平等并没有各单独年度的收入不平等那么严重。其次,采用福利测度指标对收入动性对于缓解长期不平等的程度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在我国收入流动有利于缓解长期中收入不平等。但进入2000年之后,测度指标值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下降趋势,这表明收入流动对于缓解我国收入不平等的作用逐步减弱。最后,鉴于收入流动是否有利于减缓不平等,关键在于“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最大受益者是谁”。因此我们引入分位数回归模型对不同群体的收入增长速度进行比较,以期找到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流动对于缓解长期不平等作用下降的部分因为。
第六章是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流动性的政策选择。本章分别从公共政策选择、人力资本积累以及劳动力市场结构完善等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