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柄谷行人是日本当代颇具盛名的左翼理论家,在复兴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和重思共产主义的学术浪潮中,贡献了其独特的思考,提出了“跨越性批判”的重解马克思思想的路径。由于经历了战后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动和后现代思潮的洗礼,他对普世价值体系和建立在进化时间观上的历史逻辑保持警惕。于是他摒弃了传统马克思主义之历史辩证法的叙事逻辑,借助后现代的“差异”“外部”“他者”等话语工具,在康德哲学和《资本论》之间进行往复跨越,重塑了马克思的文本内涵。“跨越性批判”既是柄谷行人自身的理论方法,也是康德和马克思共有的批判之义。
“跨越性批判”的方法论在形式上包括了“超越论的”和“横向跨越的”两个层面。柄谷行人首先围绕着引发康德和马克思批判的“视差”展开,认为二者思想中的“外部性他者”使他们的批判始终处于移动之中。以此为基点,柄谷行人说明了“跨越性批判”的超越论场域,阐释了“跨越性批判”诸功能性、隐喻性概念要素以及运思方式。在柄谷行人的阐释下,强调在复数体系之间进行综合判断的康德,站在综合之前的“事前”视角,发现了事物发展中的“惊险跳跃”和理念(观念性力量)为跳跃所做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柄谷认为康德围绕“外部性他者”思考了普遍性和一般性的区别,提出了以“单独性——普遍性”的跨越性联合路径实现的“世界公民社会”,与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设想相契合。
柄谷行人利用“跨越性批判”的方法论逻辑,重新解读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认为马克思站在“综合”之前的“事前”角度剥夺当下的“自明性”,发现了根植于国家和资本本质当中的观念性力量和由此产生的危机。由此柄谷行人认为,资本主义世界是一个由信用(观念性力量)所构筑起来的世界,无法从单一的生产视角观看,于是以“交换”代替“生产”重解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为二者提供了一个“时间——生产”之外的“共时性——交换”的角度,打破了黑格尔历史主义式的马克思主义的统治。最后,柄谷行人借“交换样式论”和跨越性“联合”的思想,试图冲出“资本——民族——国家”三位一体的藩篱,恢复共产主义的实践精神。柄谷的“跨越性批判”对于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阐释方式和实践方式极具启发意义。
“跨越性批判”的方法论在形式上包括了“超越论的”和“横向跨越的”两个层面。柄谷行人首先围绕着引发康德和马克思批判的“视差”展开,认为二者思想中的“外部性他者”使他们的批判始终处于移动之中。以此为基点,柄谷行人说明了“跨越性批判”的超越论场域,阐释了“跨越性批判”诸功能性、隐喻性概念要素以及运思方式。在柄谷行人的阐释下,强调在复数体系之间进行综合判断的康德,站在综合之前的“事前”视角,发现了事物发展中的“惊险跳跃”和理念(观念性力量)为跳跃所做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柄谷认为康德围绕“外部性他者”思考了普遍性和一般性的区别,提出了以“单独性——普遍性”的跨越性联合路径实现的“世界公民社会”,与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设想相契合。
柄谷行人利用“跨越性批判”的方法论逻辑,重新解读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认为马克思站在“综合”之前的“事前”角度剥夺当下的“自明性”,发现了根植于国家和资本本质当中的观念性力量和由此产生的危机。由此柄谷行人认为,资本主义世界是一个由信用(观念性力量)所构筑起来的世界,无法从单一的生产视角观看,于是以“交换”代替“生产”重解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为二者提供了一个“时间——生产”之外的“共时性——交换”的角度,打破了黑格尔历史主义式的马克思主义的统治。最后,柄谷行人借“交换样式论”和跨越性“联合”的思想,试图冲出“资本——民族——国家”三位一体的藩篱,恢复共产主义的实践精神。柄谷的“跨越性批判”对于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阐释方式和实践方式极具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