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修正是交际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的言语行为,它是口语的主要特征之一。自从Schegloff等人(1977)首次提出自我修正以来,国内外涌现了大量有关自我修正的研究,关于自我修正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自我修正与其他变量的结合研究,近年来已经呈现出与情感因素相结合的研究趋势,例如焦虑、动机等。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极其重要的心理因素,它会对个体的诸多方面及行为方式产生影响,并且可以增加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特定任务的几率(Bandura,1999)。因此,自我效能感已经引起了大量研究者的关注,即使关于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已经硕果累累,但其在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还远远不够(Shi,2016)。目前为止,几乎没有研究者从自我效能感的角度研究二语产出的自我修正行为。为了填补已有研究的空白,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国英语学习者自我效能感与口语自我修正行为的关系,主要回答两个问题:(1)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与其自我修正行为是否相关?如相关,何种相关?(2)不同自我效能感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三种类型的自我修正(不同信息修正、恰当修正、错误修正)上有何不同?为了回答以上两个研究问题,研究者进行了实验探究。研究者向119名东北某大学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测量其自我效能感,根据测试结果选择高度自我效能感受试、中度自我效能感受试、低度自我效能感受试各20名,共计60人。然后研究者以PPT的形式向受试呈现了一个儿童故事《青蛙,你在哪里》,并要求受试对这个故事进行复述。研究者对受试的口语输出进行录音,然后对语料进行转写、分析。最后,研究者对部分受试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以收集被试对其自我效能感和自我修正行为的反馈信息。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自我效能感学生自我修正行为的频率存在不同,低度自我效能感学生的自我修正行为最多,高度自我效能感学生的自我修正行为最少,自我效能感与自我修正行为呈显著负相关。并且,高度自我效能感学生产生的恰当修正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而低度自我效能感学生产生的不同信息修正和错误修正显著高于其他两组。中度自我效能感学生的恰当修正,不同信息修正以及错误修正都处于两组中间。本研究对二语或外语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教师应着力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并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修正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