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系统地比较研究了绵羊和绒山羊采食习性以及对粗饲料型日粮纤维物质消化利用能力,并通过采食行为动机、瘤胃微生物区系、纤维素酶酶活和食糜流通速率来进一步探讨绵羊和绒山羊对日粮纤维物质消化能力异同的机理,旨在为舍饲条件下,绵羊和绒山羊饲养管理体系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包括两部分。1.绵羊和绒山羊采食行为的研究本试验选用体况良好、体重35kg、1.5~2岁的蒙古羊与小尾寒羊杂交一代绵羊和内蒙古白绒山羊羯羊各三只进行试验。比较研究了绵羊和绒山羊全天行为活动模式、登高觅食行为、对混合饲草及蛋白质含量不同的两种颗粒饲料的择食行为,同时运用操作式条件反射技术研究了绵羊和绒山羊的择食行为动机。研究结果表明,绵羊全天24h内用于采食和反刍的时间相对绒山羊有增加的趋势,但统计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绒山羊登高觅食所用的时间显著长于绵羊(P﹤0.01),登高觅食习性比绵羊表现得更明显。此外,当提供两种蛋白质含量不同的饲料进行配对挑食试验时,绵羊和绒山羊均选择了高比例的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饲料采食;绵羊随着试验周次的延长,对高蛋白饲料的采食比例逐渐下降,而绒山羊在整个试验期内,对高蛋白饲料的采食比例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五周试验期内高蛋白饲料采食量占总采食量比例的平均值绒山羊显著高于绵羊(P﹤0.01)。绵羊和绒山羊都具有通过选择采食,以满足自身养分需求和维持瘤胃内环境稳定的能力。运用操作式条件反射技术研究择食行为动机的试验结果表明,绵羊和绒山羊都愿意付出一定的劳动来获取它们所期盼的饲料,绒山羊为了采食这种饲料愿意比绵羊付出更多的劳动,择食的动机也比绵羊更强烈。2.绵羊和绒山羊对日粮纤维物质消化率的比较研究本试验选用体况良好、体重35kg、1.5~2岁的蒙古羊与小尾寒羊杂交一代绵羊和内蒙古白绒山羊羯羊各三只进行试验,试验动物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瘘管。该研究应用尼龙袋法比较了小麦秸在绵羊和绒山羊瘤胃内的动态降解规律,同时,采用自身对照试验方法,比较研究了两种动物在三种不同的颗粒料日粮(Ⅰ:青干草颗粒料,Ⅱ:玉米秸颗粒料,Ⅲ:小麦秸颗粒料)条件下,瘤胃内环境与瘤胃发酵参数、日粮纤维物质在全消化道的表观消化率、瘤胃微生物区系和纤维素酶酶活以及食糜流通速率。试验结果表明,绵羊瘤胃对小麦秸DM,NDF和ADF的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绒山羊(P﹤0.05)。绒山羊瘤胃pH值高于绵羊,其中日粮Ⅱ差异显著(P﹤0.05)。NH3-N浓度在动物种类与日粮类型间出现互作效应,日粮Ⅰ为绵羊显著高于山羊,而日粮Ⅲ则恰好相反(P﹤0.01)。瘤胃BCP浓度绒山羊相对绵羊有增加的趋势。TVFA浓度绵羊高于绒山羊,其中日粮Ⅲ两羊种差异显著(P﹤0.01),乙酸、丙酸浓度也观察到同样的结果,乙丙比值绵羊相对绒山羊有增加的趋势(P﹥0.05)。另外,消化代谢试验的结果表明,三组日粮自由采食量的平均绵羊显著高于绒山羊(P﹤0.01),是绒山羊的1.21倍。在饲喂优质日粮时(日粮Ⅰ),绵羊和绒山羊对日粮NDF,ADF和CEL的表观消化率相似,OM消化率绒山羊稍高于绵羊,而在饲喂低质日粮时(日粮Ⅱ、Ⅲ),绵羊对纤维物质的表观消化率高于绒山羊,其中日粮ⅡADF和CEL、日粮ⅢADF的表观消化率两羊种差异显著(P﹤0.05)。运用Hungate滚管法研究瘤胃微生物区系的试验结果表明,日粮Ⅰ绵羊瘤胃厌氧真菌菌群的数量显著大于绒山羊(P﹤0.05),其它两组日粮也发现同样的趋势;原虫的数量日粮Ⅰ和Ⅱ绵羊显著大于绒山羊(P﹤0.01),而瘤胃总细菌和纤维降解细菌的数量则恰好相反,三组日粮均为绒山羊显著大于绵羊(P﹤0.05)。瘤胃固相食糜滤纸酶酶活绵羊显著高于绒山羊,其中日粮Ⅰ和Ⅲ两羊种差异极显著(P﹤0.01),日粮Ⅱ差异显著(P﹤0.05);羧甲基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酶活绵羊相对绒山羊有增加的趋势(P﹥0.05)。此外,试验结果还表明,绒山羊日粮Ⅰ和Ⅱ瘤胃固相食糜流通速率显著大于绵羊(P﹤0.05),日粮Ⅲ绒山羊相对绵羊有增加的趋势(P﹥0.05)。瘤胃液相小数稀释速率绒山羊大于绵羊,其中日粮Ⅰ两羊种差异显著(P﹤0.01);绵羊瘤胃液相体积显著大于绒山羊(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