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能谱CT多参数成像和定量指标全面分析肝泡型包虫病(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HAE)形态学及功能学特点,探讨能谱CT成像技术在HAE诊断及随访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院经综合诊断为肝泡型包虫病患者47例。所有患者均行腹部常规平扫+能谱CT三期增强扫描。记录并分析病灶的解剖结构及形态学信息,并对病灶进行影像学分型及PNM分期。利用能谱CT获得多参数图像,分析各组图像对病灶显示的特点;在碘图上对HAE病灶的边缘带、实性成分、囊性成分及正常肝实质进行碘值测量并进行比较;同时分析HAE病灶边缘带的碘值、病灶最大直径与PNM分期之间的相关性。另外,为了研究能谱CT的虚拟平扫在HAE的病灶诊断中替代常规CT平扫(True unenhanced,TUE)的可行性,记录并比较TUE、门静脉期虚拟平扫图像(Portal venous phase-virtual unenhanced,PVP-VUE)中病灶检出的数量、最大直径、钙化检出数;记录并比较常规平扫+能谱三期扫描与能谱三期扫描的有效辐射剂量。结果:1.47例肝泡型包虫病病例共检出56个病灶;病灶平均直径9.24±5.60cm;所有病灶中实体型占46.4%(26/56),假囊肿型占14.3%(8/56)个,混合型占39.3%(22/56);47例病例中I期8例(17.0%),II期6例(12.8%),III期21例(44.7%),IV期12例(25.5%)。能谱CT碘图较常规CT对HAE边缘带显示更清楚、范围更大,强化征象检出率分别为76.8%、58.9%;能谱CT碘图、门脉期常规CT病灶最大直径分别9.68±4.49cm、9.24±5.60cm,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65Ke V能量级肝泡型包虫病灶与肝实质的对比度最清晰;2.在通过碘值对肝泡型包虫病灶的血供特点进行定量分析时,发现三期扫描肝泡型包虫病灶边缘带、实性成分、囊性成分、正常肝实质四种组织成分之间的碘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AE病灶边缘带的碘值最高,门脉期及静脉期的碘值与动脉期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后将HAE病灶边缘带的碘值、病灶的最大直径与PNM分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边缘带的碘值、病灶直径与PNM分期成正相关(r=0.642、r=0.669,P<0.05);3.将PVP-VUE与TUE对肝泡型包虫的诊断能力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VUE、TUE的诊断敏感性为91.1%、94.6%,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VUE、TUE的病灶最大直径分别为8.24±4.72cm、8.60±4.85cm,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VUE对于斑点状的钙化灶VUE检出率达到87.5%以上,对于地图状及大片状的钙化灶检出率为100%;能谱CT三期成像、常规CT平扫+能谱模式三期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18.67±2.54)m SV、(23.46±3.67)m SV,两者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1.能谱CT能够提供更多HAE病灶解剖结构、形态学及功能学信息;HAE病灶边缘带的碘值及病灶的最大直径有助于评估HAE病灶进展;能谱CT对HAE病灶的诊断、随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2.能谱CT的VUE可以应用于HAE病灶的随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