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音壮字阴声韵韵母系统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701218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壮字是在汉字的影响下,模仿汉字的造字方法,直接借用汉字或利用汉字作偏旁部首创造的方块文字,是一种特殊的文献资料,其性质与域外对音相同。 在广西,粤语(含白话、平话)是主要的汉语方言。此外,还有西南官话、客家话、闽语、湘语、及桂东北系属待定的土语方言。对壮语影响最大的是粤语,尤其是与壮语密切接触的平话。其次是西南官话。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粤语是与切韵音系较近的汉语方言,在广西又是与壮语接触最早、最广的汉语方言;在广西西北部的地区,西南官话是后来居上的权威方言。古壮字的创制不是一时一地的产物,更重要的是古壮宇的借音层次也未必来自同一时期的同一种汉语方言。因此,要分析借音壮字的复杂层次,就必须了解广西壮语与汉语方言的接触情况,从而判断古壮字所借之音。利用借音壮字考察其造字时代的汉语语音,是研究广西汉语方言史的一种新途径和新方法,对中古汉语的研究也有一定的价值。本文尝试分析壮语与粤语、官话在阴声韵韵母方面的借对音情况。 《古壮字字典》是本文的材料来源,《字典》已将所收集的古壮字区分为正体字和异体字,并注明标准音和方言音。我们在分析古壮字时,再将其细分为汉借词和本族词,并创建数据库,分别对标准语和方言语中的汉借词和本族词进行借音分析。 本文主要采取比较法,将借音壮字的阴声韵韵母系统与广西主要汉语方言的阴声韵韵母系统进行比较,分析壮语与汉语方言的借对音情况,从而得出本文的观点。 本文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古壮字简介;第二章、古壮字借音情况简介;第三章、标准语汉借词古壮字阴声韵韵母系统分析;第四章、标准语本族词古壮字阴声韵韵母系统分析;第五章、方言语汉
其他文献
燃烧残余物的隔热隔质作用是重要的阻燃机理,但其隔热隔质性能不易表征。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滑石粉为研究对象,以显微镜观察其燃烧残余物的微观形态,并以残余物受热后的上下
篇章既是交际活动的基本手段,也是人类生存的一个基本手段。人类的各种社会活动通过篇章得以协调和实施,心理过程能够被表达和理解。在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被引进篇章语言学之前
在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环境下,人口的流动和迁移对人们的语言使用及心理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本文以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概括总结了深圳河南移民的语言使用
本文致力于在关联理论的理论框架内建立一个新的会话语篇的连贯理论。由关联理论的性质决定,本文的理论框架属于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的范畴。之所以选择会话语篇作为研究对象
两晋虽然只持续了大约一百五十年的时间,但是这一时期却诗人辈出。著名的诗人傅玄、张华、陆机、潘岳、左思、陶渊明等均出现在这个时代。晋代也是上承曹魏下启南北朝的一个年
口译中的预测是一个分析综合和逻辑推理的过程,也是先存信息和新信息加工整合的认知行为,译员的认知库在口译过程中不断被关联、激活、应用和补充,指导译员选择性听辨的思维
杨树达先生的语源学研究既继承前人,又有许多创新,在学术上独树一帜,影响广泛。他从汉语单音节字词的形、音、义多方入手,探寻造字之源以及语言发展演变的规律,旁征博引,在文字考释
本文主要从汉语语法史的角度探讨了动结式的产生和发展,考虑到动结式涉及的内容多而且复杂,因此本文将讨论的对象限定在不带“得”的动结式,全文共分四章。在综述动结式研究的历
文章运用2000~2007年间统计数据,对武汉城市圈各城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分别从绝对差距、相对差距、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收敛性等角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
语言学习的目的是理解和使用语言。语言的使用与理解离不开语境。交际行为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解码过程。语境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如何参与交际以及在交际过程中如何发挥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