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说和它的电影改编,虽然向读者展示了同一个故事,但是其所形成的文本世界却并不一样。这种不同,是小说和电影在文本中对叙事策略的不同选择导致的结果。以往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具体的改编现象的研究,跳出具体的改编现象,从理论层面论述这一问题的研究较少。本文试图走出具体的改编现象,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以叙事学为方法,结合具体的改编案例,即小说《达洛维夫人》和《时时刻刻》的相关改编,探讨故事从小说改编至电影时,其叙事策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读者进入文本世界,构建文本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
第一章从叙事距离的角度入手,探讨读者在进入小说文本和电影文本的意义世界时,由于二者之间的媒介给予信息方式的不同所引起的读者感知距离的不同。小说叙事带领读者直击人物的内心思想与文本的叙事声音;电影叙事则让观众直接倾听人物的话语,代入人物的视线,促进观众与人物在视听方面的联系。
第二章着眼于叙事的时间性问题,讨论读者在构建文本世界中遇到的相关的时间性问题。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本的时间序列问题,二是读者阅读活动的历时性问题。此外,文本内的时间问题对读者如何构建故事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本文根据热奈特的相关研究,从顺序、时距、频率三个方面做了进一步的分析。顺序影响着读者如何在被打乱的故事时间中识别出故事的本来面貌,这种在小说文本中的错时现象在电影中通过镜头的剪辑来完成,且由于影像与观众处于同一个时间维度,电影中的错时现象更类似于一种现在意识。时距影响着读者如何把握文本的节奏,小说文本中的叙事时距在电影中表现为银幕时间。频率探讨的是话语与故事的重复关系,是文本节奏的另一种表现,小说文本中的重复在电影中呈现为镜头的再现。
第三章从读者构建的文本世界的空间入手,分析小说的叙事空间和电影的叙事空间分别是如何构建的。小说的叙事空间是读者通过文本的暗示建立起来的,而电影的空间可直接在观众的视觉中呈现。这种不同的构建方式为小说和电影带来了不同的优势。在细节方面,小说拥有超越性的权利,可以选择不表达细节,而电影的细节必须是明确的。另外,小说的时间性在电影中呈现出了一种空间化格局。
第一章从叙事距离的角度入手,探讨读者在进入小说文本和电影文本的意义世界时,由于二者之间的媒介给予信息方式的不同所引起的读者感知距离的不同。小说叙事带领读者直击人物的内心思想与文本的叙事声音;电影叙事则让观众直接倾听人物的话语,代入人物的视线,促进观众与人物在视听方面的联系。
第二章着眼于叙事的时间性问题,讨论读者在构建文本世界中遇到的相关的时间性问题。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本的时间序列问题,二是读者阅读活动的历时性问题。此外,文本内的时间问题对读者如何构建故事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本文根据热奈特的相关研究,从顺序、时距、频率三个方面做了进一步的分析。顺序影响着读者如何在被打乱的故事时间中识别出故事的本来面貌,这种在小说文本中的错时现象在电影中通过镜头的剪辑来完成,且由于影像与观众处于同一个时间维度,电影中的错时现象更类似于一种现在意识。时距影响着读者如何把握文本的节奏,小说文本中的叙事时距在电影中表现为银幕时间。频率探讨的是话语与故事的重复关系,是文本节奏的另一种表现,小说文本中的重复在电影中呈现为镜头的再现。
第三章从读者构建的文本世界的空间入手,分析小说的叙事空间和电影的叙事空间分别是如何构建的。小说的叙事空间是读者通过文本的暗示建立起来的,而电影的空间可直接在观众的视觉中呈现。这种不同的构建方式为小说和电影带来了不同的优势。在细节方面,小说拥有超越性的权利,可以选择不表达细节,而电影的细节必须是明确的。另外,小说的时间性在电影中呈现出了一种空间化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