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牙周病是牙齿支持组织发生的感染性疾病,急性期可引起牙龈肿痛,慢性牙周炎病程迁延,进行性发展,久之可能导致牙齿的丧失。据世界卫生组织对35个国家的统计资料,牙周炎发病率大多在40%~75%之间。它不仅影响到患者的发音、美观、咀嚼及消化功能,而且与机体的全身健康有关,可能是某些系统性疾病的危险因子。龈下菌斑的形成是导致牙周病重要的始动因素,而其中的细菌是必不可少的致病源。因此,抗菌药物治疗是牙周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全身使用抗菌药物,能抑制侵入牙周组织或口腔其他部位(如扁桃体、舌背等处)的潜在致病菌。但即使全身大剂量使用药物,药物仍大多集中于血清,要求反复给药,可能出现口腔菌群失调,毒副作用增加,依从性较差等不良影响。为克服上述问题,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局部抗菌药物治疗牙周病的方案。局部用药能在减少用药剂量的同时提高病变部位有效药物浓度,可以达到全身治疗药物浓度的10~100倍,降低毒副作用、耐药性的发生几率,依从性更好。其中,局部使用缓(控)释制剂优越性更为突出,具有用药剂量小,药效持续时间长,给药次数少,有利于降低药物毒副作用,避免出现血药浓度峰谷现象的优点。目前龈下给药装置多以纤维、粉末、药条、糊剂、凝胶或软膏等形式。目的:本研究拟自行设计适用于不同牙位、不同深度牙周袋的牙栓模具,以奥硝唑、甲磺酸培氟沙星为主药,以适宜的辅料为基质制备复方缓释牙栓。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质量控制标准,以此为基础进行体外释药实验考察其释药特性。通过体外抑菌实验检测其体外抑菌活性,为进一步动物、临床试验奠定基础。材料及方法:1.根据前、后牙牙周袋不同的解剖外形,以及临床应用的可行性、适用性,选择恰当的模具材料,设计并制作适应不同牙位、不同深度牙周袋需要的牙栓模具。2.通过对明胶甘油基质、不同分子量聚乙二醇、泊洛沙姆、HPMC、EC、CMC-Na、壳聚糖等多种辅料,及热熔法、冷压法等制备工艺的筛选,以牙栓外观、硬度、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