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蛹虫草的人工栽培研究始于1986年,近30年来,虽然方法不断改进,但由于影响蛹虫草人工栽培的因素较多,其人工栽培技术在我国仍未得到普及推广。因此,开展蛹虫草培养环境因素研究,对促进蛹虫草的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光照强度、光照时间、色光等环境因素对蛹虫草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分别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培养蛹虫草,测定其转色情况、生物学效率、栽培周期、子座形态、基质利用效率及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建立光照强度与上述各指标间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①光照强度对以上各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当光照强度为176lx时,生物学效率最高为96.46%。②光照强度对虫草素的合成有显著影响,当光照强度增至650lx,子座虫草素的含量最高为5.26mg/g。2.对栽培蛹虫草给予不同时间的光照,通过比较各种农艺性状,探索蛹虫草生长适宜的光照时间。结果表明,①光照时间对菌丝体及子座颜色、子座产量和形态、栽培周期、基质利用率、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当光照时间为8.65h/d,蛹虫草的生物学效率最高为89.06%。②光照时间显著影响虫草素的含量,当光照时间为8h/d,蛹虫草子座和栽培基质中虫草素的含量最高,分别为4.41mg/g和8.48mg/g。3.采用二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对蛹虫草生物学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蛹虫草栽培最佳的光照条件为:光照强度205lx,光照时间9.2h/d。4.分别在蓝光、红光、绿光和黄光条件下培养蛹虫草,以日光灯光源作对照,研究不同色光对蛹虫草转色、子座产量和形态、栽培周期、基质利用效率、抗氧化酶及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蓝光是蛹虫草正常转色的必需条件,且能促进虫草素的合成;绿光有利于子座的延伸和增产,提高淀粉酶活性;红光和黄光有利于子座增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