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几丁质酶活性预测结直肠癌的转移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87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预测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和转移发生的风险是非常重要但极其困难的。Chitinase活性是DNA损伤和端粒功能障碍的一种生物标志物,和癌症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的研究提示Chitinase家族成员之一 CHI3L1和多种癌症存在相关性,例如恶性胶质瘤、乳腺癌、卵巢癌等。然而,目前没有关于总Chitinase活性在预测结直肠癌患者转移发生风险和预后价值的研究。在本研究中,我们研究了 Chitinase活性在预测结直肠癌病人发生转移中所起的作用。方法:527例血清样本,包括386例结直肠癌患者,100例健康志愿者以及40例肝癌患者的血清样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测定血清中Chitinase活性。收集所有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前瞻性跟踪随访。利用体外Transwell细胞迁移试验评估Chitinase对肠癌细胞迁移侵袭的作用。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的Chitinase活性显著高于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中位数,四分位间距;20.7 ng/μL,16.9-24.6 ng/μL vs.17.2 ng/μL,15.44-21.3 ng/μL,p<0.0001)。同时结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血清Chitinase活性(31.1,23.7-38.4)显著高于初诊时没有发生转移的结直肠癌病人(20.7,16.9-24.6,P<0.0001)和原发性肝癌的病人(20.5,17.4-24.0,P<0.0001)。Kaplan-Meier 分析结果提示高表达的Chitinase活性和高CEA水平和患者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单因素Cox分析提示Chitinase活性、CEA水平以及淋巴结是否受累和肝转移的发生显著相关。进一步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hitinase活性和淋巴结是否受累均是能够预测结直肠癌肝转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R,3.24,p=0.001)。并且,Chitinase活性的预测能力优于淋巴结分期的预测能力,而二者的联合能够显著增强术后是否发生肝转移的预测能力(AUC=0.746,p=0.454E-011)。与此同时,体外Transwell试验提示高活性的Chitinase能够促进体外肠癌细胞(RKO株和SW48株)的迁移侵袭。结论:血清Chitinase活性可以预测结直肠癌病人转移发生的风险。更重要的是,Chitinase活性和淋巴结分期的联合能够增强预测结直肠癌转移发生风险的能力。抑制Chitinase活性为预防结直肠癌转移的发生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基因定位是遗传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在基因定位中用不同的实验技术和方法所获得的基因连锁图可分为基因的相对位置连锁图和绝对位置连锁图,前者又称为基因的遗传学图,后者又
近年来,世界各国税务管理组织机构的改革趋势主要表现为:在设置区域性税收机构时根据需要按经济区域设置、不受行政区划的限制,围绕纳税人需求设置并整合税务部门内设机构,在
<正>帛书《五十二病方》[1](以下简称《病方》)是目前已知我国最古老的医学方书,约成书于战国时期,作者失考,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是研究汉代以前中医方书的重要
自从互联网兴起,鼠标、键盘就和办公室一族“如胶似漆”地相伴于工作生活中,“鼠标手”也悄然登场了。学名“腕关节综合征”“鼠标手”临床称“腕关节综合征”,是因长时间保
(按时间顺序排列)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成立。(1月)二、六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六届全国政协五次会议期间,中央电视台播放领导人举行的八次记者招待会实况,引起强烈
传世医学文献的研究中,一直存在对古籍文本误读和过度诠释的现象,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七损八益"一语的解释。但对于出土医学文献来说,由于难度较大,研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消费电子品逐渐向小型化、低成本、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等方向发展,电路中元器件的高度集成是这一发展的必要前提。要使电容高度集成化,需要开发新的具
分析三相电动机转子采用不同斜槽度时对主波、相带谐波和齿谐波的影响,并举例说明在设计时如何确定恰当的斜槽度。
水利电力战线的改革之浪正随着我国整个社会的改革大潮奔涌前进。为了用文学形式反映这一时代特点,1987年初,五单位联合发起了“改革者之歌”征文活动。征文通知发出以后,我
期刊
目的:检测不同的浅表性膀胱癌组织标本中雌激素受体ERα的表达水平。探究雌激素及其受体抑制BCG疗效的机制与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的关系。建立浅表性膀胱癌鼠模型,体内验证雌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