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非均匀锈蚀引起的混凝土保护层开裂过程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ve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筋锈蚀引发的混凝土保护层开裂一直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钢筋锈蚀导致结构破坏往往开始于保护层的胀裂剥落,因此研究保护层锈胀开裂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可以为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可靠性分析和寿命评估提供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COMSOL和ABAQUS有限元软件,提出了一个二维的扩散-力学模型来模拟钢筋非均匀锈蚀和混凝土开裂的全过程,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针对单根钢筋均匀锈蚀和非均匀锈蚀两种情况,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锈胀应力的变化规律;然后建立中部钢筋和角部钢筋模型,对比了两种锈蚀情况下的锈胀压力分布、开裂模式、临界锈蚀率和裂缝宽度,并探讨了保护层厚度和钢筋直径比值对混凝土开裂的影响。(2)建立多根钢筋锈蚀的混凝土开裂数值模型,重点讨论了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和钢筋直径对开裂模式、开裂时间、钢筋锈蚀率和裂缝宽度的影响,而且分析了配筋率相近的不同钢筋组合对同一混凝土梁耐久性的影响。(3)基于表面裂缝宽度和氯离子扩散系数之间的关系,建立开裂混凝土中的氯离子扩散模型,并将考虑锈胀裂缝和不考虑锈胀裂缝的两种数值结果进行了对比,揭示了氯离子侵蚀和保护层开裂之间的劣化循环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单根钢筋均匀锈蚀和非均匀锈蚀导致的锈胀压力和开裂模式都相差比较大,而且非均匀锈蚀下的钢筋临界锈蚀率较小,保护层表面开裂也较早,表面裂缝宽度明显更大。对于多根钢筋的混凝土锈裂模型,钢筋间距越大,裂缝出现和贯通时间越长,表面裂缝宽度也会更小;增加钢筋直径不会影响开裂模式,会缩短裂缝出现和贯通时间,并增大表面裂缝宽度,但是相应的钢筋锈蚀率会较小;根数少且直径大的钢筋组合不仅可以延缓侧面裂缝和水平裂缝的出现和贯通时间,而且对减少表面裂缝宽度和钢筋锈蚀率更有利。受保护层表面锈胀开裂的影响,氯离子在开裂混凝土中扩散加快,远离保护层一侧的钢筋半圆周上锈蚀层提前累积,内部水平裂缝贯通时间也会有所缩短;无论对于中部钢筋还是角部钢筋,考虑表面裂缝影响后钢筋锈蚀率明显增大。
其他文献
深度数据在计算机图形学、三维重建等领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深度相机的出现使得用户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深度数据,使得三维重建更加简单、快捷,然而深度相机在采集深度图像时,往往出现错误或丢失的深度数据,尤其是采集植株物体的深度图像时,在枝、叶等细节处易出现深度数据丢失的情况,且往往含有大面积缺失深度数据的区域,而利用常见的深度图像修复方法对植株深度图像进行修复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针对植株深度图像的深度数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提出与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终端需要通过802.11无线局域网接入因特网进行互联互通,有限的无线信道资源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为了提高无线局域网信道资源的使用率,IEEE 802.11n在物理层引入MIMO和信道绑定技术,最高支持600Mbps的比特速率。同时,802.11n在MAC层提出帧聚合和Block ACK机制,极大地减少了协议传输接入的开销,提高了MAC层的工作效率。但是由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随之带来了安全问题。传统网络防御的被动性、静态性等不足使防御者在网络对抗中处于不利地位,导致攻防双方的不对等性。而主动网络防御作为一项前瞻性的网络防御技术,能够在攻击发生之前采取防御措施,扭转防御者的不利地位。端信息跳变正是一种以动态的思想打破传统防御静态性的新型主动网络防御技术,其通过不断变化的端信息来迷惑攻击者,使攻击者无法准
手绘图像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简捷的方式来描述对象的外观和结构。和传统的基于文本图像检索方式相比,手绘图像检索更精准、灵活,一张手绘图可以代表上百个文字。随着触摸屏设备的广泛使用,手绘图像检索近年来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虽然手绘检索优势明显,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很多困难,主要原因如下:1、手绘图像和自然图像来自不同的域,如果要进行检索需要解决域差异问题;2、手绘图像抽象性高,而且不同人绘制出的手绘图像存在
在阵列信号处理(Sensor Array Signal Processing)中,波达方位(Direction-of-Arrival,DOA)估计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它广泛应用于勘探、雷达、导航、射电天文学以及地震等众多军事领域和国民经济领域。在实际波达方位估计系统中,相关干涉仪算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向算法,具有算法简单,灵敏度高等优点,并且该算法精度较高,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多通道和单通道系统中。
随着复杂油藏的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地质导向技术在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的重要性也愈加明显。地质导向技术根据井下实际地质情况有效的控制钻头行进,可以使钻头尽可能地在储层中穿行,提高油层钻遇率和油气采收率。随钻方位伽马测井数据是定向井地质导向过程中的重要参数之一,研究不同地质构造下的方位伽马仪器响应模式并自动识别地层角度能够为钻头导向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从而为高精度地质导向提供理论指导。论文在对方位伽马探测
近年来,随着三维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像微软Kinect、英特尔的Real Sense和谷歌的Tango等低成本小型化三维传感器都可以很好地捕获场景三维信息,帮助智能设备更好地感知、理解世界,降低了人们以三维的方式获取真实世界信息的门槛。通过三维扫描设备获取的原始三维数据通常是点云的形式,其数据结构是不规则的。深度学习中传统卷积算子为了实现权值共享和核函数优化需要以规则化的数据结构作为输入,所以之前
对于胶凝原油管道再启动过程的描述,压力波速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根据已有实验研究,胶凝原油管道再启动压力波速随着管长不断衰减。胶凝原油管道再启动压力波速的衰减,均认为是受胶凝原油特殊流变性、压缩性(包括原油本身的液体压缩性和胶凝原油内部存在的空隙)、管径、再启动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为充分研究胶凝原油压力波速衰减的内在机理,更好地服务于原油管道再启动过程的研究,本文基于再启动数值模拟程序,从特殊流变性和
随着近年来天然气预处理相关技术的发展,胺法脱酸工艺中的选择性脱硫工艺由于具有提浓回收酸气中硫含量、降低胺液循环量、降低再生能耗等优点,成为处理含硫天然气的重要工艺。现阶段选择性脱硫胺液配方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高H2S吸收选择性及低再生能耗的配方筛选及工艺优化,胺液配方发泡特性的考察相对较少。但以MDEA为主体的选择性脱硫配方存在着容易发泡的缺点,影响天然气脱酸装置的平稳运行及酸气处理效果,因而研究其发
裂隙岩石作为地下工程建设中常见复杂介质,其渗透特性受应力影响显著。因此,开展复杂应力条件下裂隙岩石渗透演化规律试验研究对工程设计、施工及安全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采用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根据完整岩石、规则裂隙和随机分布裂隙岩石三种试验方案,对红砂岩和泥岩开展了复杂应力条件下的渗透演化特性试验研究。首先,针对红砂岩开展了常规三轴力学试验和完整岩石渗透性试验,得到了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