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得以不断丰富,甚至在一些生产领域出现了产品积压、产能过剩的现象。据此,有些学者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提出质疑,认为党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已经没有了批判力、解释力和实践力。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以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内涵为理论依据,以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与生产理论为研究范式,从理论、现实、实践等维度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进行细致探讨和全面分析,力求通过理论与现实的对话,澄清问题、诠释理论、推动实践。本文以需要与生产内在张力运动为逻辑理路,主要从四个维度对社会主要矛盾进行探讨与分析。一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内涵。社会主要矛盾是宏观层面的矛盾,阶层矛盾、贫富矛盾、医患矛盾等具体矛盾都是社会中观、微观层面的矛盾。就其概念内涵来说,社会主要矛盾是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两个方面(要素)的对立统一关系。“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本质上是人民的全面需要与社会的立体生产的矛盾。全面需要即物质需要、精神需要、社会关系需要、自我实现与发展需要的统一,立体生产就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基础上物质生产、精神生产、社会关系生产与人的生产的统一。全面需要与立体生产的矛盾是在我国社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并决定社会发展的一对矛盾。因此,从理论维度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没有变”。二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没有变”的现实依据。首先,生产的质量、效率和结构相对于人民群众的理想需要而言仍然是相对落后的,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美好生活的需要;其次,分配、交换、流通、消费方面还存在阻碍人民群众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的环节;最后,社会生产的不均衡导致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要得不到有效满足。因此,从现实维度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没有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没有变”指的是其本质没有变,也就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需要与社会生产的矛盾。三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特征。虽然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本质没有变,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两个方面及其两者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在社会生产方面,由注重物质资料的生产到物质生产、精神生产、社会关系生产和人的生产相统一的全面均衡化生产方向变化。在两者关系方面,社会主要矛盾主要方面已经由关注社会生产向凸显人民需要转变。在人民需要方面,由注重生存性需要的满足到更加注重享受与发展性需要的满足。四是处理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实践路径。首先是要通过提高生产的质量和效率,加强生产结构改革来夯实满足人民需要的物质基础;其次是要推动社会分配向中低收入者倾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完善民生保障政策的方式来理顺社会利益关系;最后是要通过扩大社会精神文化生产、推动社会关系生产变革、深化教育改革为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创设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