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身气功的研究多讨论健身效果,缺乏对其健身机制的研究。长期健身气功练习者有呼吸频率降低的自我报道。这与JOHN ALLISON(1970)发现冥想30分钟期间呼吸频率可以降低到4次/分的现象相吻合。而气功状态下的呼吸频率降低与有意识控制呼吸的机制是否一致?对生理机能是否产生相同的影响?以及呼吸频率降低与生理机能的改变是否存在相关性?本研究通过比较健身气功练习组与对照组在相似呼吸频率下的生理机能变化,探讨健身气功练习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及其机制。本研究采用干预—控制模式,将选取的32名上海体育学院在校大学生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均同意实验期间保持饮食习惯无变化,除习惯性体育活动外,不再参与其他体育活动锻炼。实验组每周周四、周六、周日3天上午,从9:00到10:30在室内集体练习10min~15min静功调息;45min~60min健身气功八段锦练习;15min~20min意念放松练习。实验共持续3个月。实验结束后,采用多次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受试者的呼吸频率、耗氧量、二氧化碳产生量及能量代谢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发现实验组经过3个月的健身气功练习,呼吸频率降低幅度与对照组在有意控制状态下呼吸频率的变化幅度相似,呈“U型”。分析测试指标数据,实验组在第二阶段耗氧量降低12.5%,对照组增加4.5%。实验组能量代谢降低14.0%,对照组增加4.2%,且实验组在恢复阶段表现持续降低,出现节约化现象。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性别间也存在差异。分析后发现单纯控制呼吸不能降低能量代谢,而气功练习后出现能量代谢降低的现象。在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影响后,推测是健身气功的调心作用,即对神经机制的调节使机体的能量消耗节约化。结合耗散结构理论的特点,将练功过程中能量的节约化现象解释为减少生命的熵增,增加熵减,从而产生积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