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麦粒灸对肿瘤化疗患者骨髓抑制的影响,对比麦粒灸加常规化疗和单纯常规化疗患者的血象(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胃肠道反应、功能状态等指标的变化,探讨麦粒灸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为麦粒灸疗法在肿瘤化疗临床的推广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肿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剔除脱落病例后,治疗组27例,对照组29例。两组病人均用西医常规化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化疗方案的基础上,予麦粒灸大椎穴、足三里穴、相应背俞穴,每穴每次灸7壮,每日1次,每周治疗6次,从患者化疗前1天开始,至下次化疗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记录化疗前、3次化疗结束后血象、胃肠道反应、功能状态,比较两组治疗方法疗效的差异。结果:1.骨髓抑制: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治疗组在3次化疗结束后总体变化不明显(P>0.05),均保持在正常值范围内,第1次化疗结束后有所下降,但从第2次化疗结束后有所回升,第3次化疗结束后白细胞不但恢复正常,比化疗前还有所增高,与第1次化疗后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化疗后整体呈持续性下降,白细胞在第2、3次化疗后与化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在第3次化疗后明显低于化疗前,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第1次化疗后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均呈下降趋势,同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3次化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治疗组第1次化疗后开始下降,低于正常值,第3次化疗后明显上升,与2第次化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化疗后均呈缓慢持续性下降,但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第1次化疗后、第2次化疗后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第3次化疗后治疗组虽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但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治疗组化疗后虽有所下降,但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化疗后血小板明显下降,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同期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胃肠道反应:治疗组食欲、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腹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功能状态:治疗组KPS评分与化疗前比较明显升高,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化疗后比化疗前明显下降,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后治疗组患者全身功能状态明显好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麦粒灸能减慢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下降的速度和幅度,减轻化疗对骨髓的抑制、保护血细胞。2.麦粒灸能减轻化疗对胃肠道毒副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等),减轻病人的痛苦。3.麦粒灸能提高患者全身功能状态,提高生存质量。4.麦粒灸法安全有效(研究中无不良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