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辅助Sonogashira反应制备含乙炔基钌(II)配合物及其抗肿瘤活性

来源 :广东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c20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顺铂的发现促进了金属抗肿瘤药物的发展,但寻求高效的、毒副作用小的金属抗肿瘤药物一直是生物无机化学与药物化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钌配合物被国际上普遍认为将成为最有前途的金属抗肿瘤药物。其中多吡啶钌(II)配合物以其结构的多样性和用途的广泛性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研究工作的重点是采用微波辅助手段,向多吡啶钌(II)配合物中引入不同的乙炔基团,并对其体外抗MCF-7乳腺癌上皮细胞的活性、与四螺旋G-四链体DNA的相互作用进行初步研究。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以[Ru(bpy)2(p-BrPIP)](ClO4)2与[Ru(phen)2(p-BrPIP)](ClO4)2为前体,采用微波辅助Sonogashira反应摸索出快速、高效制备6个含乙炔基钌(II)配合物的方法,采用ESI-MS、1H NMR、13C NMR与1H-1H COSY方法表征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基本一致。所有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  2.采用MTT法初步研究了目标化合物对MCF-7乳腺癌上皮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目标化合物均能较好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IC50值均低于50μΜ。其中最低的IC50低至6.76μΜ,比阳性对照NAMI-A低180多倍,甚至与紫杉醇相当。  3.采用电子吸收光谱、电子发射光谱、CD光谱与热变性实验分别研究邻菲罗啉组2b,2c和2d配合物与G-四链体DNA的分子识别。研究表明,2b,2c和2d能不同程度地诱导形成和稳定G-四链体的结构,有可能发展成为潜在的端粒酶抑制剂。  以上结果表明,采用微波辅助Sonogashira反应能高效快速地制备得到含乙炔基的新型钌(II)配合物。所制备得到的含乙炔基钌(II)配合物是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抗肿瘤候选药物,能不同程度地诱导形成和稳定c-myc G-四链体的结构,有可能发展成为潜在的端粒酶抑制剂,对于不同炔基对DNA的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抑郁症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以持续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一个世界性的重大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随着现代生活节律的不断加快,社会压力的逐渐增大,抑郁症的发病率也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许多的研究认为抑郁症的发病与中枢的炎症过程有着密切联系,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表明炎症在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抑郁症和中枢炎症之间有着某种密切联系。大量研究显示PDE4抑制剂在体内外均具
实验背景与目的三阴性乳腺癌的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阴性,缺乏治疗靶点,恶性程度高,目前临床上缺乏有效的用药与治疗指南,治疗预后较差而死亡率高。甘草酸临床应用广泛,其在人体内被代谢脱去两分子葡萄糖成为甘草次酸。有研究表明甘草酸与甘草次酸均能抑制肿瘤生长,也有报道在抗肿瘤与抗氧化方面其药理作用相反;但两者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作用的差异以及相关药理学机制却未见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类常见的肝脏疾病,与代谢应激、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肝细胞内脂肪过度堆积导致脂质代谢紊乱,从而影响肝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