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残疾人是人类多样性的一种表现,是人类在发展中付出的社会代价。一个国家的残疾人事业发展状况是衡量该国的经济文化发展程度以及人权保障程度的重要标尺。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是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将极大地促进我国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和完备。以残疾人社会保障为内容的理论研究是当今学者应该担负起的一大责任,其研究结果将作为政府制定各种与残疾人相关的法律和政策的理论和现实依据,对于促进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极大地贡献。由于生理或者心理上的缺陷,残疾人在工作、就业、发展等很多方面跟正常人群体相比处于弱势地位,根据2006年我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残疾人数量已经达到8296万,如此庞大的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工作对于我国现在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由于政策和法律上的支持以及政府和社会对残疾人群体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的残疾人事业在从起步到现在的三十多年里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不能忽视的是我国目前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以及制度政策的制定很大程度上还是基于人道主义,而不是基于公平正义理念。虽然人道主义仍然是各国残疾热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基础,但仅从人道主义角度出发,残疾人的权益是得不到与正常人平等的全面保障机制来保障的,残疾人要实现“平等、公平、参与”的社会目标是很难实现的。本文从提出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相关基本理论开始,阐述了构建和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特殊性和必要性,对我国目前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和国外几个发达国家的残疾人社会保障现况做了基本的概述,重点提出了我国在构建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在依据现有国情和借鉴国外成功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进一步完善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议和构想。理论研究的目的是为制度构建和完善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在利用对真实充分的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对比等方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重点侧重于探讨如何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以及在保障工作中政府的责任和地位等问题,为全面构建和完善和谐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做出理论上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