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目的:通过比较局部运用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CNTF、IGF以及联合运用CNTF、IGF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影响,以期找到一种较好的促进神经再生的方法。2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组IGF+CNTF组B组IGF组C组CNTF组D组空白对照组共四组。建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及神经再生小室,在A组神经再生小室内注入IGF+CNTF+几丁糖、B组内注入IGF+几丁糖、C组内注入CNTF+几丁糖、D组内注入几丁糖+生理盐水,分别于造模后2、4、6、8周测量大鼠行走脚印,计算坐骨神经指数(SFI); 4、8周测量手术侧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速度与波幅; 8周全部处死取出小室内再生神经行组织学观察(光镜、电镜),用Image-proplus图像分析软件测电镜下各组再生神经单位面积里轴突平均直径、再生轴突数量及所占面积比值。各观察指标的结果用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IGF与CNTF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IGF组与CNTF组比较用两样本t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3结果1坐骨神经指数(SFI)方差分析:IGF、CNTF主效应和交互效应皆显著, P<0.05,结合均数比较,证明二者有协同性;IGF组与CNTF组2、4周无显著差异,P>0.05, 6、8周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合均数比较,CNTF优于IGF。2动作电位的速度与波幅方差分析:IGF、CNTF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皆显著,P<0.05,结合均数比较,证明二者有协同性,IGF组与CNTF组比较4周时波幅和速度无显著差异,P>0.05, 8周时波幅和速度的两两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合均数比较,CNTF优于IGF。3组织学观察造模后8周四组标本小室内几丁糖均已吸收,神经均跨过神经小室。○1光镜下A组再生神经纤维的排列、粗细均优于B、C、D组,B、C组优于D组,B、C组之间无明显差别。○2电镜下,A组轴突水肿程度,板层结构情况,轴突形状均优于B、C、D组,B、C组优于D组,B、C组之间无明显差别。单位面积里轴突平均直径、再生轴突数量及所占面积比值方差分析: IGF、CNTF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皆显著,P<0.05,结合均数比较,证明二者有协同性,IGF组与CNTF组两两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4结论1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与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局部运用均有促神经再生的作用。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联合运用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有协同作用。3同等剂量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促神经生长作用早期无显著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