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唐传奇与《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二者都不约而同地创作了许多反映女子遭遇及女性对爱情幸福追求的作品。从唐传奇里的霍小玉、崔莺莺,到《聊斋志异》里的婴宁、聂小倩等等,作者都将她们在各自社会制度下或悲或喜的遭遇,或曲折或乖蹇的命运,真实地描绘出来。这两个文言小说作品所展现的女性形象既在一定程度上共同反映了女性形象的某些方面,同时也存在着不少差异。
论文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唐传奇和《聊斋志异》的女性形象的普遍特征,主要谈二者在女性形象塑造方面的共性,即女性在封建社会中长期遭受压迫和歧视,但她们却不甘于命运的摆布,大胆热烈地追求爱情,以及她们身上具有的善良、坚忍的传统美德。
第二部分是二者在各自女性形象塑造方面的独特风貌。主要从人物个人的身份上,在爱情婚姻中的地位上,对待情与欲的关系上分析了不同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差异,从而得出如下结论:唐传奇中的女性虽身份高贵但命运不能自主;感情上多受制于男子,常作为男子观赏和把玩的对象;性格懦弱,在爱情和婚姻中处于被动的地位。而《聊斋志异》中的女子则显示出浓重的平民色彩,无论是幻想中的鬼狐花妖,还是现实生活中的市井女子,都“淡淡妆,天然样”,悉如常人,但她们在情欲上却表现得更为大胆热烈,甚至能主动选择男子作为自己的情人,在爱情上有更大的自主性和更强的独立性,彰显了女性独立的精神价值,显示出女强男弱的独特面貌。
第三部分女性形象表现不同的原因,主要从社会思潮和作者的创作心态两方面分析了二者虽同样塑造了大量女性形象,但却截然不同的深层原因:唐代由于社会的发展,商业的繁荣,平民大众的娱乐需求,文人们开始关注世俗的妇女,出现了大量的妓女、妾婢形象;又由于士子们强大的生活和婚姻压力,使他们对出生高贵、美貌妖艳的女子充满幻想,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他们将自己的寄托融入了作品中,于是在唐传奇中又出现了大量神通广大、身份尊贵的神女和仙女形象。而蒲松龄由于一生落魄不遇,五十余年的孤苦生活给他的精神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因此,他所钟情的女性形象是能够与自己一起经历生活的风雨而矢志不渝,是能够与寒门书生情投意合、不离不弃的平凡女子,她们不具有高贵的出身,但是有着感人的性格,能给困顿的书生以脉脉温情,激励他们。加之随着晚明民主主义思想的萌发,封建礼教的衰微,女性平等意识的觉醒,《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则更多表现出世俗化、市井化的倾向,她们更注重切实的生活和切身的感受,表现出十分鲜明的市民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