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正式发布,彰显了新常态下国家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决心。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通篇贯彻了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五大新的发展理念,强调了目前“三农”所面临的两大重点问题——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水平。作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产区,2014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已达到全国的1/10强,耕地占全国的1/9强,人均与劳均耕地均居国内首位,农业现代化水平国内领先,但作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产区和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黑龙江省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仍任重道远。为此,2012年发布的《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现代化大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将发展现代大农业作为黑龙江省的一项重点工作,2013年的《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更提升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政策权重。《中国县域统计年鉴2014(县市卷)》统计显示,黑龙江省66个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为2605.05亿元,占全省的9/10强,可见黑龙江县域农业在整个黑龙江省农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表明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将决定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的整体水平。因此,有必要对黑龙江县域农业现代化的路径作认真选择。由于黑龙江县域农业的制度模式普遍存在于中国农村,相关结论对于我国其他粮食主产区发展农业现代化同样具有借鉴意义。本文研究聚焦在黑龙江县域农业现代化突破性发展的路径选择上,探索商品粮主产区县域农业现代化突破发展的理论支撑、形成条件、发展路径、推进对策等一系列命题。论文沿着理论综析——理论参照系构建——现实参照系构建——实证支撑——目标确定——路径的现实选择,这样一个研究思路展开,并辅以案例比较分析,以增强实证的说服力。本文研究的具体内容如下:首先,本文通过理论参照系与现实参照系的构建,为研究黑龙江县域农业现代化奠定理论基础,并提供经验借鉴与现实参照。理论参照系方面,进行了现代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概念界定、相关的基础理论综析,以及在理论层面上明确路径选择所涉及的相关要素;现实参照系方面,选择了美国、日本、荷兰和以色列等发达国家及印度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以及国内苏南地区、山西太谷县和山西乡宁县等地区作为参照系,并总结了六点对黑龙江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启示。其次,本文在全局视角阐述黑龙江省农业发展历程与整体状况,分析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整体状况与优势基础上,结合农业现代化内涵和特征与黑龙江县域农业特点,从农业投入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和农业可持续水平四个大方面进行黑龙江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状况分析,在明确县域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的基础上,构建县域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主客观相结合测定基准层和指标层权重,分别采用极值标准化法和目标值标准化法进行黑龙江县域农业现代化的综合评价,并确定县域农业现代化所处的发展阶段。再次,本文结合黑龙江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与水平,明确黑龙江县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原则、指导思想及目标,并在厘清存在的基本矛盾与困境基础上,在理论上完成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的选择。结合黑龙江县域农业发展实际,从实际层面对上述理论层面的黑龙江县域农业现代化的路径进行具体的现实选择,使路径更加具有操作性,并从宏观层面入手提出黑龙江县域农业现代化路径实现的政策建议。最后,本文选取资源禀赋相似但农业现代化发展差异较大的两个县域——肇东市与兰西县作为典型案例,开展县域农业现代化路径的实证分析,结合前述的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进行实证比较,探索共性路径下的个体路径的差异化发展。在农业现代化现状与评价对比基础上,提出了肇东市和兰西县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宏观路径与具体路径,以及路径实现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