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消耗,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愈发严重,社会的发展受到严重限制。因此,人们亟需开发出高效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而光催化产氢技术可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整个过程简单安全且成本较低,因而该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光催化产氢技术应用的关键在于光催化剂的选择和设计。在众多的光催化剂中,g-C3N4具有带隙易于调控,制备简单且成本低,化学稳定好等优势,受到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消耗,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愈发严重,社会的发展受到严重限制。因此,人们亟需开发出高效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而光催化产氢技术可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整个过程简单安全且成本较低,因而该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光催化产氢技术应用的关键在于光催化剂的选择和设计。在众多的光催化剂中,g-C3N4具有带隙易于调控,制备简单且成本低,化学稳定好等优势,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青睐。但纯g-C3N4具有对光的吸收范围窄,光生电子-空穴易复合和量子效率低等弊端,因而在光催化领域难以广泛应用。本论文主要通过形貌调控,半导体复合和元素掺杂等多手段联用的策略来提高g-C3N4的光催化产氢性能。同时,利用光热催化技术将光催化剂与光热转换材料进行复合,在光与热协同作用下,高效提高g-C3N4的光催化产氢性能。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尿素为前驱体,通过多步热处理得到g-C3N4纳米片,与Si C纳米纤维复合后,再采用溶剂热法负载Ni纳米颗粒,制备出Ni/Si C/g-C3N4复合材料。通过XRD、FT-IR、XPS、SEM、TEM、N2吸附-脱附、DRS、PL、光电流等测试对样品的微观形貌、光电性质等进行研究,并利用光催化产氢装置测试Ni/Si C/g-C3N4复合材料的光催化产氢性能。研究发现,Si C纳米纤维和Ni纳米颗粒能良好地负载在g-C3N4纳米片的表面及片层间。其中,10%Ni/Si C/g-C3N4具有最佳的产氢速率(6183μmol·h-1·g-1),其产氢速率远大于g-C3N4、10%Ni/g-C3N4和Si C/g-C3N4。这归因于Si C纳米纤维和g-C3N4纳米片构成了异质结,且负载的Ni纳米颗粒具有助催化剂和电子传输介质的双重作用,从而拓宽了g-C3N4的光吸收范围,提高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与转移速率。(2)以尿素为前驱体,通过多步热处理制备出g-C3N4纳米片,后采用水热法在g-C3N4纳米片上原位生长Cu S颗粒,并通过调控铜源和硫源的用量,制备出具有最优组分配比的Cu S/g-C3N4复合材料。通过XRD、FT-IR、XPS、SEM、TEM、DRS、PL、光电流等测试对样品的微观形貌、光电性质等进行研究,并对复合材料的光热催化产氢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由片状Cu S组成的颗粒良好地负载在g-C3N4的片层中,形成紧密的异质结构。在420 nm和850 nm LED灯同时照射下,10%Cu S/g-C3N4具有最佳的产氢速率(1422μmol·h-1·g-1),其产氢性能远大于g-C3N4,且该复合材料显示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同时,在上述光照条件下的Cu S/g-C3N4产氢性能明显高于其在单光源照射下(420 nm)的产氢性能。这归因于Cu S拓宽g-C3N4纳米片的光响应范围(由可见至近红外区),提高对太阳光的利用率;且Cu S具有良好的光热效应,可将近红外光转化成热量,提高了反应体系温度,使光生载流子快速迁移,加速反应中间产物的扩散,促进析氢反应进行,从而使g-C3N4的光催化性能得以提高。(3)采用三聚硫氰酸作为前驱体,制备出S自掺杂的g-C3N4,再引入乙炔炭黑(AB)充当电子传输介质,最后通过水热法制备出Cu S/AB/S-g-C3N4三元复合材料。通过XRD、FT-IR、XPS、SEM、TEM、DRS、PL、光电流等测试对样品的形貌结构、光电性质和光热产氢性能等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在420 nm和850 nm LED灯同时照射下,17%Cu S/AB/S-g-C3N4具有最佳的产氢速率(4805μmol·h-1·g-1),远大于S-g-C3N4、AB/S-g-C3N4和17%Cu S/S-g-C3N4的产氢速率。其催化产氢活性显著提高,并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主要归因于Cu S颗粒能提高复合材料在近红外区的光吸收能力,对太阳光的利用率得以提高,并能将近红外光转化产生热量,从而提高反应体系温度,加快光生载流子迁移,提高反应中间产物的扩散速率,有利于析氢反应快速进行;同时,AB充当电子传输介质促进光生电子迁移,抑制光生载流子的复合。因此,AB用作电子传输介质,Cu S的光热效应及异质结构的协同作用,使S-g-C3N4的产氢速率得以显著提高。
其他文献
7055Al合金以其高比强度、高比刚度、较好的韧性以及良好的抗应力腐蚀性,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国防军事、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随着载运工具不断追求轻量化和高温、高载荷服役条件下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和寿命,对其变形铝合金关键承力结构部件的高温性能,尤其是高温蠕变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然而,7055Al合金在温度超过473 K时,其力学性能损失接近50%,且高温蠕变性能差。而原位纳米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
为了解群落的演替趋势并探讨阔叶红松林群落适应环境演变的生物学机制,同时也为森林群落动态长期监测研究、维持群落结构、恢复群落生物多样性和合理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小兴安岭典型阔叶红松林样地为研究对象,分析2010、2015和2020年群落幼树物种多样性动态变化、空间格局动态变化、2010、2015和2020优势幼树在三次调查期间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并分析2020年环境变量与3种优势幼树
21世纪的森林资源变得十分重要,保护森林资源逐渐变成刻不迟缓的重大问题。国家也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资源保护理念。森林风速监测是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方式之一,森林风对于树木成长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帮助无人机喷药育种,也能助森林火灾迅速蔓延,以及影响森林气象观测等研究,所以森林风速监测具有重要实际意义。光纤传感技术自发明以来,一直广泛应用于信息传输和检测等领域。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森
钛酸锶钡(BST)是一种重要的电子陶瓷材料,具有高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在钡锶比为0~1范围内电性能连续可调,并有良好的稳定性及绝缘性,可在动态存储器、红外探测仪、陶瓷电容器等各种电子器件中广泛应用。但目前BST陶瓷较高的烧结温度(>1300℃)限制了该材料的实际应用,如何降低BST陶瓷的烧结温度成为国内外研究重点。冷烧结是一种可以显著降低陶瓷烧结温度的新型工艺,通过引入过渡液相,可在超低温下(<
作为新兴的激光雷达扫描技术,无人机激光雷达(UAV-Li DAR)技术和手持移动激光扫描(HMLS)技术具有采集数据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但是这两种技术应用于较复杂的林业调查时,由于平台限制,难以采集完整的树木信息,故融合两个平台数据获取完整树木信息已成为信息处理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本研究提出一种无标识的融合UAV-Li DAR和HMLS点云数据的方法,并将融合后数据进行数据压缩、单木分割、结构
水是万物之源,是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生产最基本的资源。随着世界范围内工业的快速发展,石油泄漏和工业废水等含油废水量迅速增加,并污染生态系统和影响人类生命健康。因此,含油废水的处理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膜分离技术因其无相变、能耗低、操作简便等显著优势在废水修复中得到迅速推广。值得注意的是,聚偏氟乙烯(PVDF)因其优异的化学稳定性、抗氧化性、易成膜性等优点,被广泛用作油水分离的微滤膜。然
21世纪,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以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并缓解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氨气(NH3)由于其氢含量高、能量密度高、液化压力低、燃烧产物安全等特点,被视为是一种优秀的清洁能源。而节能环保、操作方便的电催化氮还原合成氨工艺是目前最有潜力的制备方法。但是目前最困难的仍是设计一种性能优异的催化剂来满足工业生产氨气的需求。本文采用量子化学方法对双金属团簇的结构进行搜索,筛选出稳定团簇结构,通过电
海水是一种多组分腐蚀性介质,当螺旋桨、海水泵、阀等海洋装备运行时,将面临着腐蚀和空蚀的协同作用。腐蚀是金属材料表面与电解质溶液发生反应而引起的电化学损伤,而空蚀是海水中的空化泡溃灭导致的机械损伤,这两种损伤形式可能相互影响,产生促进或抑制彼此的作用。目前,对于腐蚀-空蚀协同作用的理解并不充分,尤其是以天然海水为介质开展的相关研究鲜见报道。深入开展合金在海水中空蚀行为及机理的探究,有助于补充腐蚀-空
树木在生长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中空、腐朽等现象,导致树木发生倒塌或死亡,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为了在不损伤树木的前提下及时了解树木的健康情况,常使用应力波、电阻成像以及超声波等无损检测技术对活立木进行检测。近些年,随着探地雷达技术的发展,该技术已被用于树木的缺陷检测。基于目前探地雷达技术仍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介电常数的修正以及雷达波数据的解释,来提高探地雷达的检测和识别精度。树木的介
在海洋移动式核电站中,核电站构件长期遭受恶劣的腐蚀环境(反应堆冷却剂—铅铋共晶合金(LBE)的腐蚀以及海洋环境对材料表面的腐蚀),传统奥氏体不锈钢中Ni元素会在LBE中优先溶解,加速材料的腐蚀进程。含氮奥氏体不锈钢利用N、Mn代替Ni元素,避免了Ni元素在LBE中的溶解,提升了表面钝化膜的稳定性,提高材料在环境中的耐腐蚀性,满足海洋移动式核电站构件苛刻的使用要求,因此研究含氮奥氏体钢在LBE中的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