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纳病病毒感染人少突胶质细胞的代谢组学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zhanghuaduzhang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博尔纳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是单股负链非节段性有包膜的RNA病毒,有高度嗜神经性,BDV感染后在细胞内呈低拷贝复制,呈慢性持续感染状态,使细胞产生非溶解性病变,引起宿主细胞凋亡及细胞功能改变。该病毒宿主广泛,能感染所有的温血动物,引起博尔纳病。近年来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提示BDV同人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BDV致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有多种假说,主要包括免疫反应,神经递质,神经可塑性,神经营养因子及信号转导等。对BDV感染后宿主代谢的改变更是知之甚少。PlentikovMV等人的研究显示BDV感染大鼠后会引起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五羟色胺、5-羟基吲哚乙酸和3,4-二羟乙酸等多种代谢产物的变化,可以推测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存在着细胞代谢异常,明确这些代谢物的具体变化,对于阐明BDV的慢性持续感染机制有重要意义。目的获得BDV感染OL细胞的广谱代谢物,比较BDV感染与正常OL细胞之间代谢产物的变化,阐明BDV感染的某些生化机制,并阐释造成代谢产物变化的病理生理机制,最终为BDV致病提供证据支持。方法从BDV持续感染细胞中提取BDV病毒液,用所得病毒液重新感染OL细胞,通过RT-PCR,免疫荧光和WB确定感染成功。生长状态良好的OL细胞传代培养至28板后分为2组每组14板,一组用于BDV病毒感染,另外一组作为对照组。在BDV感染第14天分别提取两组细胞的细胞内代谢产物进行核磁共振(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 NMR)检测,数据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处理。结果从病毒感染细胞中成功提取到了具有感染能力的BDV病毒,并成功地用该病毒重新感染OL细胞。对BDV感染组和对照组组各14例样本进行1H NMR分析,定量化分析了21种代谢产物,结果显示两组样本间存在明显差异,BDV感染组的丙酮酸盐浓聚物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谷氨酸、谷氨酰胺和天冬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结论1H NMR分析是一种简便实用,成本较低的代谢组学分析方法,适合用于病毒感染致病机制研究。实验结果显示BDV感染主要影响氨基酸代谢、脂类代谢和糖酵解途径。病毒感染后细胞代谢产物中谷氨酸盐显著增加,或许可以解释BDV感染宿主所引起的精神行为症状。
其他文献
目的:对肺结核患者治疗期间外周血中血腺苷脱氨酶(ADA)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定量检测,研究了解其变化规律和结核病的相关性,进而为结核病情监控、患者临床用药疗效判定和结核病情
目的:研究低频超声对双氢青蒿素诱导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  方法:选取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PC-3细胞,分为对照组,单纯DHA组(50μmol/L、100μmo
研究Cu在高温高压下Ti除氮反应中的作用机理,对合成优质的Ⅱa型金刚石晶体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FeNi-C体系中添加Ti和Ti/Cu或TiC和TiC/Cu,在5.6 GPa和1 543 K的条件下使用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