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A气敏薄膜阵列的图像识别系统及其FPGA实现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3202004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高灵敏度、高选择性、质量可靠的便携式传感系统用于一系列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检测,在利用电子鼻来进行嗅觉分析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对于低浓度化合物的分辨或者是针对具体某一类化合物的识别,仍是当前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难题。近年来,Illinois大学Urbana-Champaign分校的Kenneth S. Suslick教授根据一系列在阵列上固定下来的气敏染剂对不同气体的颜色反应,研制出了一种新的气体检测阵列。该阵列对于某一特定的被分析物具有良好的线性响应,对于某一被分析物的混合物也有其相应的响应。这种被其发明者称为“可视嗅觉”的技术很类似于我们判断石蕊试纸是否从蓝色变到红色,就可判断溶液是否呈酸性一样。因此,本文设计基于敏感薄膜阵列的图像识别系统,用于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气体分子的识别,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自组装薄膜结构简单并且容易控制,制备和表征也相对容易,通过对气敏薄膜的自组装制备,使气体分子能被响应阵列探测从而获得相应的响应图像。阵列所得的颜色变化模式给予醒目的视觉识别,即使分子健合力弱的气体也可以进行区分。2.颜色反应染剂组成具有巨大分辨能力的传感器阵列,通过CMOS图像传感器进行响应图像的采集。响应图像通过图像传感器分解为RGB三基色信号并送到处理器中作进一步的处理。3.根据敏感阵列遇到不同气体的响应图像所呈现的颜色差异设计图像识别算法,将响应图像的特征信息转化为颜色直方图的特征向量。据此设计颜色直方图识别算法与颜色一致向量识别算法,并对两种算法作详细比较。4.在Xilinx Spartan-3 FPGA上设计基于MicroBlaze的嵌入式图像识别系统以执行相应的图像识别算法。所设计的两种算法都能实时执行。颜色直方图识别算法具有更快的运行速度,而颜色一致向量识别算法则有更高的识别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在此系统上用这两种识别算法都可以根据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响应图像的不同从而将不同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有效的识别。综上,本文根据可视嗅觉技术设计图像识别系统,并对如何使系统设备更小、更便宜、更敏感作出分析与研究。高性能的电子鼻传感系统要能够有效识别并且测量出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气体,从而使这样的电子鼻在众多的医疗,工业和商业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食品加工以及医疗诊断等。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综合实力与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着各个行业的快速发展,并由此导致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通常为了保障企业能够正常运转与发展,企业管理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厦门港和国内许多其他港口一样,不仅货物吞吐量在逐年增加,而且到港船舶数量和吨位也不断地增长,进出港船舶现代化、大型化趋势显著,进出港船
光频梳技术的出现,给光频率测量,通信应用等带来巨大的应用前景,而微环谐振器产生的克尔光频梳,具有频谱宽,功耗小,频率稳定性高,以及体积小易集成等优势,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
作为提高临床满意度的关键与基础,医院后勤管理服务是医院综合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应该成为医院工作的重点.由于医院保障其医疗安全的特殊性和其医疗设备供应的持久性与
随着科学经济的发展,国家实力的竞争逐渐从军事竞争转移到了市场竞争.但众所周知的是,市场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首先在人力资源
随着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自动检测技术在军事,航空,医疗仪器和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生产线上的瓶装液体体积及杂质的自动检测已经成为
测距仪应用在距离测量和目标方位的确定上,不仅在常规的河道测量、建筑施工和线缆的铺设上而且在军事打击目标的确定,车辆防碰撞,机器人视觉等前沿科技上也有广泛的使用。本文在分析了现有的一些测距方法的优点及不足后,选择了双目视差作为测距系统的基本理论。基于双目视差的数字式测距仪是被动式、非接触测距仪,与主动式测距仪相比,无需发射信号,只被动接受信号,因此不易暴露己方目标,不接触被测物体,不影响被测物体性状
新建兰州至乌鲁木齐第二通道为客运专线铁路,为我国首条通过大风地区的高速铁路,计划运营车速350km/h的高速动车组。线路全长1768公里,穿越大风地区总长度达500多公里,风区内
与空气中的微小颗粒一样,液体中的微小颗粒对光也同样有散射作用,基于这一原理本文设计了一种细微颗粒浓度检测装置。在测量散射角度固定的情况下,测量侧向散射光,获得与细微颗粒
无源光网络(PON)以其优异的无源特性,已成为构建低成本、高带宽、低能耗的光接入网络的优选方案之一。随着PON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一定时间内会出现多种PON技术共存的状态。1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