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胎儿脐血流监测对母儿结局的影响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an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胎儿脐动脉血流S/D比值(Systolic/Diastolic ratio)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和非GDM孕妇两者之中的变化规律,并研究胎儿脐动脉血流S/D比值对GDM母婴结局的影响,探讨胎儿脐动脉血流监测对GDM的临床意义,提高人们对GDM孕妇中胎儿脐动脉血流监测重要性的认识。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2月之间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孕妇408例为研究对象,参照第九版《妇产科学》GDM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GDM组172例,非GDM(同时期无妊娠合并症的健康孕产妇)组共236例。收集研究对象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然后根据收集的妊娠30周后所测量的S/D比值,以S/D比值为3为界限,将GDM组172例孕妇分为S/D值正常组93例和S/D比值异常组79例,进一步分析两组的母婴结局。分析数据运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运用均值、标准差、构成比对数据进行描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t检验和χ~2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GDM组与非GDM组一般资料统计结果:GDM组孕妇在OGTT测试中其空腹、1h、2h的血糖值均高于非G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GDM组S/D值均值为2.22±0.37,非GDM组中S/D值均值为2.08±0.25,GDM组比非GDM组S/D值均值高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随着孕周的增加,GDM组的S/D值在孕40周以前呈下降趋势,在孕40周后,S/D值略有上升,非GDM组均呈下降趋势。在同一孕周区间内,GDM组S/D值均值均高于非G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GDM组S/D值的分布最大区间为2.81-2.90,非GDM组最大区间为2.61-2.70,两组间比较,非GDM组比GDM组提前了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GDM组与非GDM组妊娠结局相比较:GDM组剖宫产率(51.74%)高于非GDM组(48.26%),GDM组孕妇发生早产、产后出血、胎膜早破、羊水过多、胎盘异常的概率分别为11.05%、6.98%、12.79%、6.39%、2.32%,非GDM组孕妇发生的概率分别为3.39%、2.97%、2.12%、1.69%、0.85%,GDM组孕妇发病率均比非GDM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新生儿出生体重、PI指数、Apgar评分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GDM组新生儿发生早产儿、巨大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新生儿低血糖的概率分别为11.05%、8.14%、4.07%、15.70%,非GDM组新生儿发病率分别为3.39%、2.97%、1.69%、6.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GDM孕产妇中S/D值正常组与S/D值异常组妊娠结局的比较:S/D值异常组发生早产、胎膜早破、羊水过多、胎盘异常的概率分别为12.24%、14.29%、6.12%、4.08%,S/D值正常组发生的概率分别为5.07%、5.80%、3.62%、2.17%,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S/D值异常组其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PI指数、Apgar评分与S/D值正常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且S/D值异常组其新生儿发生早产儿、巨大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黄疸的概率分别为12.24%、10.20%、5.10%、17.35%、16.33%,S/D值正常组为5.07%、6.52%、3.62%、5.80%、1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GDM孕妇S/D值均值高于非GDM孕妇,且在不同孕周中GDM孕妇S/D值均高于非GDM孕妇。2.与非GDM孕妇相比,GDM孕妇的剖宫产率升高,其S/D值异常者剖宫产率又高于S/D值正常者。3.GDM孕妇发生早产、产后出血、胎膜早破、羊水过多、胎盘异常的危险性,其新生儿为早产儿、巨大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新生儿低血糖的危险性高于非GDM孕妇。4.GDM孕妇中S/D值异常者发生早产、胎膜早破、羊水过多、胎盘异常的危险性,其新生儿为早产儿、巨大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黄疸的危险性高于S/D正常者。
其他文献
背景:重症急性胰腺炎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近年来,许多实验研究证据表明,NF-κB的激活在急性胰腺炎早期炎症的发生和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SAP发生时,巨噬细胞中NF-κB活化诱导TNF-α,IL-6,IL-1β和IL-8等大量炎性因子生成,进而加重SAP的炎症反应。被冠以“基因调控剂”的长链非编码RNA近年来被发现在生物生理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中就包括炎症。linc RNA-EPS
第一部分以P-糖蛋白和能量代谢为作用靶点:二甲双胍联用2-脱氧果糖逆转K562/Dox细胞对多柔比星耐药性的研究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二甲双胍联用2-脱氧果糖能否在体外逆转多柔比星耐药的K562/Dox细胞的多药耐药现象并探讨两药联用在逆转耐药中可能的机制。方法:使用MTT实验检测细胞活性。通过双向转运实验确定二甲双胍外排与P-糖蛋白(P-gp)的关系。在mRNA、蛋白表达及转运功能三方面考察P-g
目的:已有研究表明,化疗会对癌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造成损害,并且主要表现在记忆、注意、执行功能和信息加工速度等方面。当前应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对化疗患者注意功能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和新异Oddball实验范式记录化疗前后不同实验刺激条件下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意在探讨化疗对乳腺癌患者注意功能影响的神经电生理机制。方法:本研究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
背景与目的颅内肿瘤,也被统称为脑肿瘤,多数为脑实质发生的原发性肿瘤,少数为其它脏器组织的恶性肿瘤转移或侵袭入颅腔内所形成的继发性肿瘤。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 GBM),作为恶性程度最高(WHO Ⅳ级)的星形胶质细胞瘤,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高及治愈率低的“三高一低”临床特性。目前治疗胶质母细胞瘤主要采用外科手术、术后联合辐照放疗、药物化疗等治疗方式。但
目的外科手术一直被认为是治疗多原发肺癌(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s,MPLC)最有效的方法。近些年来该病的发病率正逐渐升高,然而,既往研究的病例数较少,导致外科医生在该病手术方式的选择上意见不一。以往经验一般不建议同时行双侧肺切除术,因为这种手术方式非常具有侵袭性,术后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既往一定样本量的分析,探讨胸腔镜下同期双侧肺切除术治疗多原
第一部分应用HPLC-ESI-MS/MS建立测定双花百合片中的20种指标成分的方法目的:建立正负离子切换HPLC-MS/MS测定双花百合片中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表小檗碱、药根碱、阿魏酸、异阿魏酸、紫堇灵、乙酰紫堇灵、原阿片碱、腺苷、绿原酸、咖啡酸、香草酸、芦丁、荭草苷、异荭草苷、细辛脂素、毛蕊花糖苷、胆酸等20种指标性成分含量的方法,完善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在MRM正负离子
第一部分 多重转运体介导的褪黑素及其代谢产物的转运目的:褪黑素是松果体分泌的一种神经激素,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学作用,包括调节免疫应答、抗氧化、神经保护作用和抗肿瘤活性等,外源性褪黑素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上多种疾病的治疗,代谢产物中磺酸化产物约占90%以上,但褪黑素及其代谢产物的体内各器官中的转运机制尚不明确,本部分实验旨在阐明转运体介导的褪黑素及其代谢产物在肠、肾等器官的处置过程。方法:本研究建立了灵
目的: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是一系列具有同源性的疏水性内在膜蛋白家族,水通道蛋白8(aquaporin8,AQP8)是水通道家族的一员,可特异性转运水、过氧化氢、氨和尿素,广泛表达于消化系统中,主要分布在十二指肠、结肠、空肠、胰腺、腮腺、唾液腺和肝脏,其中肝脏是AQP8表达量最多的器官。肝脏内存在两种亚型的AQP8:一是分布于肝细胞膜和个胆小管膜上的N-糖基化的分子量为34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炎症在恶性肿瘤的发生、进展及远处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全身炎症反应可以通过炎症指标,如淋巴细胞数、血浆白蛋白值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的比值,血浆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等反应出来。本文探讨全身炎症因子与不可切除局部晚期(ⅢB、ⅢC期)、复发或转移(Ⅳ期)的胃癌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并探讨全身炎症反应因子与接受一线化疗疗效的相关性,寻找晚期胃
背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与饮酒无关,且以肝脏脂肪变性和脂滴堆积为特征的可逆性疾病。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据报道,TBP相关因子9(TBP-associated factor 9,TAF9)作为核心启动子复合元件的TFIID(transcription factor IID,TFI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