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量”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手段。现实世界的量范畴反映在语言领域中,便成了语言的量。现实世界中的量是客观量,而语言学领域中的量有主观量和客观量之分。语言中的量,不含有说话人主观评价因素的是客观量,含有说话人主观评价因素的是主观量。语言主观量的表达有多种形式,除句重音、语气助词、附加等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表达形式——副词。近年来,学术界对副词表主观量的研究越来越多,特别是“才”“就”“都”这三个副词,但对于这三个副词表主观量的研究偏重于本体,忽略了歧义问题。本文在分析副词“才”“就”“都”表主观量的同时又对其歧义进行了探讨,通过对这三个副词表主观量的使用情况调查探求出副词“才”“就”“都”表主观量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产生歧义的原因及消除歧义的方法,从而达到深刻认知副词表主观量在句法结构、语义指向、语用三个方面的特点和更好地服务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全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选题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四个方面。第二部分主要从句法结构、语义指向、语用三个方面探讨副词“才”“就”“都”表主观量情况:句法结构方面主要从“表时间、数量短语+’才’’就’’都’”、“’才’’就’’都’+表时间、数量短语”、“表时间、数量短语+’才’’就’+表时间、数量短语”三个结构分析副词“才”“就”“都”表主观量大小;语义指向方面从单量式和双量式两种格式分析“才”“就”“都”的语义指向,根据语义指向判断它们的主观量大小;语用方面主要通过添加语境分析和判定“才”“就”“都”的主观量大小。第三部分针对副词“才”“就”“都”的主观量掌握情况从句法结构、语义指向、语用三方面对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中高级留学生进行调查,从不同阶段和不同母语背景两方面分析调查结果得出:留学生在通过句法结构、语义指向、语境三方面掌握“才”“就”“都”主观量时习得效果不同,通过语境判断主观量效果更明显;留学生习得这三个副词表主观量的情况跟学习汉语的时间、年级呈正增长趋势;母语背景影响着留学生对副词“才”“就”“都”主观量的判断,总体来看,母语背景为印欧语的学生比母语背景为日韩语的学生掌握得好。第四部分对这三个副词表主观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歧义原因及消歧方法进行探讨:这三个副词表主观量产生歧义主要是由语义指向不明确和语境缺失引起的,可以通过重音法、添加副词、变换词语、添加语境、教材应突出说话人主观评价及加大训练和比较、教师应分级别和母语背景教授等方法消除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