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油藏含油高度主控因素研究——以东辛油田沙二段为例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ilipl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东辛油田丰富的基础资料和研究成果,综合应用石油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等理论和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手段,以深入探讨含油高度的主控因素为目的,对东辛油田沙二段断层油藏含油高度差异性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   从地质背景出发,在东辛油田断裂系统详细解剖的基础上,对不同构造带的含油高度进行了统计,总结了研究区沙二段油藏含油高度的分布特征,开展断裂输导能力、封闭条件和储盖特征与含油高度关系等方面的研究,确定了含油高度的主控因素,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量化表征。   不同构造部位的含油高度具有明显差异性的特点,构造翼部断层油藏含油高度大,堑内油藏含油高度小。研究区内断层划分为三类:主油源断层、次级输导断层和遮挡断层,距主油源断层的距离以及油源断层的输导能力宏观上控制了含油高度的平面分布特征。油气充足的翼部断块区,含油高度与SGR、断距有一定的正相关性;断层倾角小,断面正压力高,则断层封堵的油柱高。直接盖层厚度与含油高度也有一定正相关性。断层封堵能力相似的构造翼部断块区,含油高度受控于储层特征,含油高度随储层的渗透性和厚度的增大而增大。应用层次分析法得出了含油高度与主控因素间的量化关系。
其他文献
泥石流是山区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成昆铁路K178-K728段贯穿通过大渡河峡谷区、牛日河峡谷区、孙水河峡谷区、瓦吉木梁子山岭区和安宁河宽谷区,地形条件复杂,断裂构造发育,段内
油层仿生电脉冲造缝解堵技术是本课题组开发出的一种新的油井解堵方法。该方法是利用智能解堵作业机器人将正负电极送入射孔通道中进行火花放电以实现对地层的造缝和解堵。该
当前,煤层气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十分重要。近二三十年煤层气勘探开发成果表明,我国煤层气资源非常丰富,高、中、低变质程度的煤储层皆蕴含着大量的煤层气资源,然而,当前国内商
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各个企业及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产品选择面的扩大,使如今的制造业产品市场竞争空前激烈。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博得客户青睐,获得市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我国地质灾害发生频繁且种类繁多,地质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高达270亿元。地质灾害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生态环
针对国内目前两种典型高速列车A和B,其中A型车使用了低锥度的LMA踏面,较小的一系纵向定位刚度,阻尼系数极大的抗蛇行减振器。B型车使用了大锥度的S1002G踏面,较大的一系纵向
由于环境污染的加剧及全球性的能源危机,以锂电池为动力源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将会越来越普及。电动汽车对动力源的功率和能量都有较高的要求,单体电池需经过相应的组合后才能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