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世界政治格局不断变换,导致难民问题也不断加剧。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难民代表团的出现使得世界的焦点又再一次聚焦于难民问题。各国从一开始无条件接受难民到阻止边境难民入境,其态度不断发生转变。相比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难民接受人数最多,对于其经济条件本身就不富裕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压力巨大。近年来,难民申请有明显倾向于欧洲的趋势,这近而引发了多次的欧洲难民潮,欧洲内的国家对待难民的态度也是不断发生转变。大多数难民是通过海运的方式来到欧洲各国,其中的艰辛不必多言。从申请难民到认定为难民身份更是需要漫长的等待。通过等待,会换来身份的确定,权利的取得。因此,难民身份甄别机制对难民来说犹如一道大门,是通往新生活的开始。难民身份甄别机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与此相对的是国内目前关于该问题的专项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对难民身份甄别机制进行详细探讨。首先讨论何为难民,难民身份的定义分析及难民问题的现状。通过分析难民问题,得出难民身份甄别机制对该问题的重要解决意义。在比较了几个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后,分析了目前难民身份甄别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的重点。即难民身份甄别的问题在于:各国不同的认定标准,可靠性评估的不确定较大,等待难民身份认定时间长,非群体性难民申请认定比例低等现象。全文的中心和重点就是作者对于完善难民身份甄别制度的三阶段设想,即前期的难民定义根据国家内现状而适当予以扩充;中期的难民权利的保护应在一定范围内,后期注重权利救济的有效性。通过三个阶段的调整,使得难民身份甄别程序更加有序,有效。其目的是为了甄别难民,保护人权和稳定国内的安全。在难民身份甄别过程中,我们呼吁高效;但高效甄别的前提是要确保国内的安全。各国不能一味的保护难民权利忽视了本国的国内安全;同时也不可过于封闭国门而忽视世界人权。两者的平衡正是帮助难民,维护世界人权的意义。对于中国,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人均GDP仍较为落后。但对于难民的救助,并没有比其他国家少。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国接受了三十万的印支难民后,不断有难民进入边境地区。相对于此的是我国国内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因此,作者在文末从保障国内安全稳定的局势出发,就难民身份甄别问题对国内的相关制度作出了一些建议。即制定有关难民的法律法规,利用条文的手段对难民问题加以确定而不是躲避或消极态度;政府要主导难民身份甄别程序,可以与联合国难民署进行合作;积极引导难民融入社区并给予一定工作机会,保障国内局势的安全和稳定;加强亚洲地区的难民合作,将难民问题从一个国家转向一群国家的通力合作。最后需要重申的是,难民问题的关键是难民身份的甄别。而难民身份甄别的前提是要保证国内安全。难民与公民,从人权角度而言同等重要,但对于国家来说,公民的利益高于一切。